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49章 再掀大案

“臣遵旨!”

茹太素躬身应下:“臣觉得既然商税如此多,大明可否适时重启市舶司。”

“再等等吧!”

朱元璋摇了摇头:“等安南与云南免税结束再说,目前还是需要粮食。

开启市舶司需要准备很多,别的不说,单单宝钞就要改。

你找个时间去和方小子谈谈,他会告诉你什么时候重启市舶司合适。”

茹太素微微一愣:“陛下说重启市舶司已经准备中?”

“福建一事就是为市舶司做准备,交趾也是。”

话到这,朱元璋抬眸看向茹太素,语气也变得异常平和:

“方小子虽然不是人,可确实有才华,也实诚,你要是问他,他不会隐瞒。

记住了!千万不要学方小子为人处世,咱不希望大明风气被他带坏。”

自从方时回京后,朱元璋和方时两人异常默契,一有机会便败坏方时名声。

哪怕是蓝溪,在方时的嘱咐下,也不时败坏方时名声。

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方时不管去哪个衙门,那里的官员都像是碰到瘟疫般,躲得远远的。

哪怕远在北平的燕王妃,也知道方时的为人。

[相公还一直认为方司柬是君子,这种君子可谓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了。]

“娘,你在想什么?不是在说大伯为人吗?”

“高炽,你想向大伯学?”

朱高炽郑重点头:“娘,你不是说爹最敬佩大伯吗?那我就向大伯学,这样弟弟们以后也会敬佩我。”

听到这话,徐妙云不由得小声嘀咕:

“这叫我怎么教?你弟弟要是像你爹一样傻,以后该怎么办?”

朱高炽胖乎乎的小手有些不知道放在哪里,他总觉得今天的徐妙云有些怪。

半晌之后,徐妙云满脸笑意看着朱高炽:

“娘今年带你回京,到了那边你就去好好请教大伯。”

“好!”

忽然,门外响起一阵喧哗声,紧接着,一名侍女快速冲了进来:

“王妃!封神了!大明封神了!”

徐妙云满脸错愕:“什么封神?”

“孔家孔询被封为丰润县城隍,还有岳飞、关羽、等等都被封神。

孔圣人称为儒家至圣、墨子称之为工圣、管子称为法圣、还有老子称为道祖,反正封了一大堆。

只要忠义之士,为民出力的都被封神了,也都进入文武双庙被后人祭祀。

还有孔家主,被陛下赐爵定国公,世袭罔替。”

“什么!”

徐妙云猛得站起身,她很明白朱元璋要做什么,急忙开口:

“传令下去,编修大典人员,一个也不许离开北平府,他们与曲阜的来往信件全部截下。

让孔家主配合宣承司,引导读书人,要让读书人知道大明一直优待孔圣和孔家。

北平府一个月后再次开启考核,只要考核通过,不仅能得到燕王府推荐,还能参与编修大典。”

“是!”

与此同时,孔希路坐在祠堂主位上,脸色满是纠结:

“怎么办?陛下这是准备褫夺文宣王的爵位,曲阜那边怕是已经大军压境,要不要上疏求情?”

“求个屁!”

孔希云破口大骂:“若不是他们联系蒙元,我儿孔询怎么会死?其他兄弟侄儿怎么会死?

我现在都恨不得把他们凌迟,你敢求情,我立刻跟你恩断义绝。”

孔议出声劝慰:“叔、你别急!我爹的意思是,这文宣王的爵位要不要求陛下保留,不是替孔讷这狗东西求情。”

“脸都丢干净了!还要那王位干什么?儒家至圣不好听还是定国公不好听?

兴教化而定民心、尊王攘夷定社稷,陛下给了我们多大面子?我们还要去拿臭不要脸的大成至圣文宣王?”

孔希路摇了摇头:“陛下这是不想让儒家压在头上,一旦文宣王没了,先祖又成为儒家至圣,皇权再也压制不了。”

“你怕是利欲熏心!”

孔希云脸上毫不掩饰的嘲讽:“天心即民心你是忘了?云南、交趾两地的政策你是不知道?

方司柬这是用亿亿万万的百姓压制皇权,而且陛下和太子都同意,需要什么孔圣人的名头来压制吗?”

孔议也在一旁附和:“民为乾、朝廷为坤,这是将百姓高高抬起,抬到朝廷之上。”

“这只是口号,能不能做到还两说!”

听到这话,其他人也是一脸狐疑看着孔希路:

“压制皇权干什么?这历朝历代,哪次没有所谓读书人的身影?

你看了这么多书,真以为单单暴君、昏君能让天下皆反?

我看你是忘了方司柬那个故事,几千年农民的意志,现在哪个百姓不信?还需要什么文宣王?”

孔希路其实也觉得有这个足够,只是有儒家珠玉在前,新的一条路毕竟没有原先安全。

沉默半晌,孔希路缓缓开口:“行!过几日我去应天府谢恩,顺便把孔讷和孔希承钉死。

曲阜那边去各地教化的子弟,也送封信过去劝慰一下他们,需要帮助的就不要吝啬。”

山东各府县打开城门迎接元军,谁都知道是谁在背后鼓动,锦衣卫也早有确切证据。

朱元璋等到现在出手,一是因为当初蒙元还在攻打北平府,不想出现意外;二是要等宣承部做好舆论工作,以免读书人暴乱。

目前该做的准备都做好,也是时候清理曲阜孔家,让孔讷卖国一事公布天下。

这天清晨,齐王带着兵马来到曲阜,看着曲阜紧闭的城门,朱榑勃然大怒:

“还敢负隅顽抗!给孤攻城,以为这天下是他孔家的吗?”

吴高面色一滞,对于自己这个妹夫,吴高实在无力吐槽:

[这脾气比陛下还要暴躁!]

“殿下,再等等吧!锦衣卫早已布置好,相信很快便能得手。”

“这些锦衣卫跟四哥一样废,孤都到城门口了,里面连喊杀声都没有。”

吴高没有回话,而是静静等待着,他知道,朱元璋这么久才动手,必然已经做好万全之策,不会让曲阜发生叛乱。

正如吴高所想,不一会儿,城门便缓缓打开,曲阜城内行人零零散散,并没有一点丝毫叛乱的痕迹。

朱榑有些讶异,找了个锦衣卫过来:

“孔家没有聚众反抗?”

“启禀齐王殿下,孔家已经被控制住,只等齐王将一众逆党捉拿回京。”

“孤?”

朱榑有些懵逼:“不是你们锦衣卫捉拿回京吗?”

“锦衣卫人手不足,吾等还要前往其他府县,之后还要前往草原。

陛下已经下诏,齐王殿下将山东一众逆党押送进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