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48章 咱能找到元廷

金湖鄙夷方时做事手段,他也明白变法对百姓好,因此他压下心中厌恶之情,决定出手帮忙。

他出手,这些孩童在他手上还算安全,若是方时再去找别人,难免会出现伤亡。

方时准备变法一事,所有人都知道,大多数人都在期盼变法快点到来。

哪怕鲍恂这样反对变法的,也希望变法快点开启,如此他才能通过变法方略想办法破局。

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上不下,想要阻止都不知道怎么办。

茹太素也一样,他也希望变法尽快开启,最近户部开销太大。

就在茹太素为财政发愁之际,门外响起一道声音:

“茹尚书,商人林易求见!”

茹太素头都不抬,语气冷冷:“一介商人能有什么要事,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了。”

“茹尚书,京城林家一直在为国出力,河南水灾、北平送粮、山西修路等等都有出力,太子更是亲自嘉奖过,他还是看着方司柬长大。”

听到太子和方时,茹太素抬起头,眉头微皱:

“带他进来!”

“是!”

不一会儿,茹太素便见到了林易,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尚书房接见商人。

“你找本官何事?”

林易躬身一拜:“拜见茹尚书,得益于陛下恩典,让草民近几年行商一直没有关税。

草民觉得既然关税没了,商税便该提高,不然草民这钱赚得不安。

因此,草民按照云南布政司的情况,来补足近两年的商税。”

说着,林易便从袖子中拿出一沓宝钞,放在案桌上:

“这里是二十万两,是林家尽两年的商税,算是林家为国为民出一份力。

还望茹尚书不要传出去,要不然其他家会灭了我林家。”

“二十万两?”

茹太素瞪大双眼,满脸不敢置信:“你们一家就二十万两?怎么会这么多?

不对!你这是贿赂本官吗?好大的胆子!”

林易哭笑不得:“茹尚书,这还是方司柬提醒,要不然草民早就忘了。

二十万两其实不多,草民家中的红枣酒一直受到各种达官贵人喜爱,相信茹尚书也喝过红枣酒。

这只是酒,若是像海贸那种,别说二十万两,一年两百万都算是少的。”

“海贸这么赚钱?”

林易有些讶异:“茹尚书不知前几年福建一事?那批人就是因为私自出海,豢养海寇才被陛下给杀的。

下官原先也是海贸起家,后来陛下禁海,这才去卖酒。”

“本官会将今日之事告诉陛下,不会让为国为民的商人寒心。”

林易连连摆手:“草民府邸还挂着牌匾,小儿子也在国子监读书,这是草民应该做的。”

茹太素满脸赞赏:“难怪能得到太子殿下亲笔题字,以后谁敢刁难你,就来找本官。”

“多谢茹尚书!”

林易走后,茹太素也没有多待,揣着二十万两宝钞,快步往谨身殿赶去。

他需要面见朱元璋,让朱元璋找个机会重启市舶司。

此刻的朱元璋,正看着手中邸报,这期邸报上记载着都是孔家子弟在各地教化状况。

“就按这个宣扬出去,加上前两期的,也差不多可以行动了!

标儿,你觉得如何?是从曲阜开始,还是山东其他地方开始?”

朱标放下手中奏疏,轻声回应:“让七弟出兵配合锦衣卫,全部抓了吧!

不过,在此之前,为大明战死的百姓抚恤先发放到位。

既是封神,那就给那些百姓封个城隍什么的,北平孔家的爵位也该落实了!”

“公爵?侯爵?”

“公爵!定国公吧!兴教化定民心、尊王攘夷定社稷,也算不辱没孔圣人,如此读书人也没什么好说。”

朱元璋脸色有些为难:“要不再想想,国公之位就这么给出去,让大明将士怎么想?”

“只要不是因孔子之德而封爵,哪怕封王都不过分。”

“行!等会你去一下坤宁宫量下身子,咱和你娘准备给你做件衣服。”

朱标目光重新落在奏疏上:“不用!儿子衣服多得是,让娘给雄英多做件几件。”

“雄英也有!不止衣服,鞋子什么的都要做。”

朱标抬头看向朱元璋,满脸狐疑:

“爹,您今天怎么奇奇怪怪的?衣服每年不都有,今年怎么特意提醒我?

你该不会是在准备龙袍吧?”

“怎么?你不愿意?君子言而有信,别让咱看不起你。”

朱标有些哭笑不得:“爹!等元廷灭了后,哪怕你不愿意,儿子都要造反。

现在是真不行,元廷必须在你手上灭掉,哪怕辽东收回了也不行。”

“咱已经让蓝玉和文英回京,这次除了要收回辽东,还要灭掉元廷。

咱想过了,纳哈出这次损失十多万兵马,必定会被元廷问责,正是招降的时候。

而草原其他部落也会蠢蠢欲动,元主为了保护自己,必定会将军队聚集在一起。

如此一来,水源是关键,咱已经派遣大量探子和锦衣卫,带着蒙元俘虏前往草原各个湖泊探查。

还有李成仁,他们不是一直与元廷有联络,咱也派人去收买李成仁身边的人。

只要他们派使者去见元主,咱就能找到元廷所在。”

说到这,朱元璋顿了顿,脸色变得严肃:

“标儿,你没指挥过大战也不怎么上战场,这是你的缺点,以后对于战场上的事多问问蓝玉和文英。

特别是文英,他是咱亲手带出来的,对于战场上的事一清二楚。”

“儿子明白了!”

正要继续开口,一名内侍疾步走进来:

“陛下,户部尚书茹太素求见!”

“让他进来!”

不消片刻,茹太素带着笑意走进来,一开口朱元璋脸色就黑了下来:

“臣拜见陛下、太子殿下!今日见到陛下,臣喜不自胜,子曰:……”

“曰个屁!你就不能改改你的臭毛病?天天引经据典,就不能学学方小子,有事说事?”

茹太素讪讪一笑:“子、臣习惯了,陛下见谅!

商人林易补交近两年的商税二十万两,臣觉得此事重大,就立马过来告诉陛下。”

“二十万两?”

朱元璋从一堆奏疏中抽出一本,缓缓看了起来:

“林易咱知道,他不是一直购买粮食帮咱大明修路吗?怎么还有这么多钱。”

“因为有为国牌匾,关税加其他杂税都免了,林家卖酒利润也大涨,所以才有这么多。”

看着奏疏上‘林家二十万’几个字,朱元璋满意点点头:

“很好!前两天钱尚书说,河南等地的学校最近入不敷出,这二十万两就安排给学校那边。

户部那边派人去看看,每个学校每年有多少学子,大概需要多少银两,顺便把教官名单弄一份交给承志部,以后这些教官的钱粮就从户部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