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21章 焚烧粮仓

这天,齐先生收到孔希承的回信,让其眉头渐松:

“杜老弟,徐达背疽复发,目前在回京的路上,怕是无法指挥军队。

目前大明能用的大将,就只剩冯胜一人了!

安南那边只要能推住蓝玉便行,无需打败他。”

杜霖也是露出笑意:“若孔希承计划真能成功,这变法该无限期拖延,安南那边大明也不得不放弃。

不过最近要小心点,锦衣卫一直在暗中查探你的消息。”

“无妨!老夫又没有名气在身,他们查不到。”

齐先生语气中充满了自信:“很快他们便没空找我了,大量锦衣卫前往扬州,与倭国贸易的那些人得提心吊胆过日子了。”

“何以会被注意上?”

“孔希承做的,为了此次计划,孔希承用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丁点,其魄力之大,老夫也叹为观止。

别去管他们,今年琉球国的海贸还要继续,谢家那边一直在抢夺琉球,不能放松。”

“行!”

而另一边的汤和也终于在新平府的海岸线登陆,并在第一时间传信给蓝玉,令其配合攻打新平府。

汤和望着不远处的新平府,本想着试试看城内守军情况。

等他靠近后发现城墙上的东西,令他满眼错愕:

“大将军炮?还那么多门!这怎么可能?”

站在一旁的曹震,脸色也沉了下来:

“不止大将军炮,看那些人手上拿的东西,很明显是火铳。

加上城墙上箭楼,这城可不好打。我看还是等蓝玉到了,直接围而不攻!”

“粮草怎么办?对面无粮支援,我们的粮食也不会太多,除非从国内调来。

而且以新平府目前的状况,对方粮草必定比我们的多。”

曹震满脸凝重:“南掌二十万大军虽然只留下五万、真腊也有五万,城内最起码有十万大军。

此次过来也没有带攻城器械,只能先围住,等攻城器械到了再说。”

汤和摇了摇头:“不!我们先配合黎季氂拿下占城国,再封锁南掌到安南的关口。

拿下占城后,我们的粮草就有着落,虽然时间长点,胜在安全。”

“也只能如此!等蓝玉和黎季氂一到,我们便前往占城。”

随着汤和大军到来,李士修也配合暹罗国大军攻打南掌,并做出攻打南掌首都万象城的姿态。

然而,就在李士修一路南下之际,吴何才带着十五万大军,给李士修和暹罗大军当头一棒。

不得已,李士修等人只能退回南掌北部的琅勃城,准备与南掌国死磕!

面对琅勃城高大的城墙,吴何才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好办法,只能暂时停下,与李士修形成对峙局面。

然而这还没完,崔逢带着南山所将士和福建流寇,在南掌南部裹挟了大量百姓一路北上,目标直指万象城!

收到消息的吴何才气的破口大骂:

“阴险小人!大明算什么仁义之国?有本事堂堂正正打一场?”

“吴帅,明军十五万已经围困住新平府,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收回交趾郡。

我朝北部也属于交趾郡,早晚都得对上明军。”

“那又如何?”

吴何才气急败坏:“我们打下的就是我们的,有本事过来抢!

真以为所有人都和黎季氂一样没骨气?”

“现在怎么办?南面裹挟了二十万百姓,我们的军队挡不了多久。

要么分兵十万南下,要么尽快将暹罗大军赶出国。”

“分兵吧!”

吴何才轻叹一声:“我带十万兵马南下,这里交给你了,守住即可。

大明不是想要北部区域吗?我们直接用北部区域与暹罗联合,让他们放弃继续攻打南掌。

等我们回过头,再找机会灭了暹罗,收回北部!”

“是!”

吴何才也知道,目前这种情况,他根本无法收回北部地区,暹罗十万加李士修五万大军。

若不是出其不意,他还真不一定能把李士修赶到琅勃城。

暹罗国大军也在源源不断赶来,明显就是想彻底将此地占为己有。

而大明想要收回交趾郡,他早已心知肚明,与其自己面对大明军队,还不如让暹罗国去面对大明。

就在南掌等小国打的不可开交之时,北平府忽然火光漫天,除了军储仓,其他各个粮仓被焚烧殆尽。

特别孟声新建的五大粮仓内,聚集了北平府一年用粮,更是一粒没留。

燕王府朱棣收到消息时,人还在睡梦中,迷迷糊糊出声:

“救火就是,这么点小事还要跟孤说吗?”

“燕王殿下!各大粮仓都被烧了,若不是将士们及时发现,连军储仓都没了。”

“什么?”

朱棣瞬间清醒:“粮仓都被烧了?那些粮商的粮食呢?”

“也被烧了!一粒没有留下!”

“快!立马上疏京城,所……”

“报……”

话未说完,一道急促的声音响起:

“报燕王殿下,蒙元起二十万大军南下,目前已经在攻打喜峰口。”

“他娘的!”

朱棣气急:“里应外合!这是有人勾结北元,想要覆灭大明。

传令,让中屯卫、抚宁卫、三屯卫等将士立刻支援喜峰口。

传令白羊口卫进北平府维持秩序,封锁北平府,没有我的命令,谁也不能进出。

立刻八百里加急将此事上报父皇!”

“是!”

除了攻打喜峰口的二十万大军,蒙元还有十万骑兵正向着山西大同府而去。

另有朵甘十万大军居高临下望着陕西,只要蒙元大军攻入山西的消息传来,他们也会一同入侵。

收到北平消息的朱元璋,怒极反笑:“真好啊!他们的能耐是真大,不仅仅安南和南掌,连蒙元都能听他们的话。

二十万大军既然来了,就不用走了!”

越是发生大事,朱元璋越能冷静处理,特别是对于蒙元的事情。

[北平无粮,这是想攻打北平府?]

[不对!哪怕打下北平,以山西与山东两地的兵力,他们也无法守住,北元没这么傻?]

[而且太原到北平之间的路已经修完,对方不可能不知道!]

[若还有兵力攻打山西呢?]

[喜峰口攻下后,便可一直南下山东,断了漕运,再封锁住黄河,便能让南方卫所无法支援。]

[不对,还差一路兵马,哪怕山西卫所无法对北平支援,陕西、河南也能快速支援。]

朱元璋想到了赵民望临死之前的话,以及锦衣卫从赵民言那边调查的结果。

[朵甘?还是乌斯藏?亦或者他们都参与了?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