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20章 我现在姓嬴

此刻的升龙城因为陈献失踪,加上沐春、赵和以及锦衣卫在暗中出手,导致城内混乱不堪。

抢盗、杀戮、欺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,王弼带着将士出现在升龙城外时,并没有出现强有力的反抗。

等王弼在锦衣卫的带领下进入升龙城后,那些人才反应过来。

然而并没什么用处,沐春、赵和两人控制住大部分陈献军直接投降。

望着混乱的街头,王弼脸上不由得皱起眉头:

“老大,你带着将士控制一下,那些兵匪该杀就杀,该关就关。”

“是!”

说着,王德便领着五千兵马奔向各个街道维持秩序。

而王弼则跟着沐春、赵和两人前往升龙城衙门。

“景春,接下来该怎么做?这治民你们会吗?”

沐春摇了摇头:“叔,你这是为难我们,不过曹诚已经到了,他知道怎么做。”

“也不知曹震怎么教的,一个武将居然教出个文臣。

走吧!去见见曹家大朗!”

几人刚到衙门便见到,一群人来去匆匆,还有部分人抱着一大叠黄色纸张走出衙门。

王弼随手拿起一张,口中喃喃:

“反贼陈献不敬天道、不顺民心……由于陈朝朝堂官员屠戮殆尽,大明暂管陈朝军政,直至陈朝朝堂回归升龙城。

什么意思?什么叫暂管?这曹大郎搞什么?”

话落,王弼手持邸报快步走进衙门,见到曹诚正一脸惬意的喝茶,气不打一处来,直接将邸报扔到曹诚脸上:

“邸报上写的是什么意思?什么叫暂管?陈朝国书都说送给大明,你倒好,还要反送回去?”

“定远侯?”

曹诚愣了下,随后急忙起身行礼:

“陈朝皇帝还会继续送国书过来,再说,暂管多久还不是大明说了算。

王叔,以你的军事才能,小侄并不想解释太多。”

“什么意思?你在说我没脑子?”

“没有,我只是说你和我爹一样,都是大将,战场才是发挥你们才能的地方。”

“这还差不多!”

王弼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:“这一路上走来,安南简直就是人间炼狱。

到处都是烧杀抢虐、连升龙城内,隔几步就有一具尸体,你准备怎么办?需不需要让将士们留下来帮忙?”

“是要留下一些将士!”

曹诚微微颔首:“接下来先维持好秩序,至于其他还要等陈朝国书到来,以及大明读书人过来。”

“行!我让老大留下来帮你,我还要去找蓝玉。”

两人交谈之际,升龙城北一座布满青苔院落内,十来个读书人围在一起相互探讨。

忽然,急促的脚步声传来,一名读书人手拿邸报走了进来:

“诸位,明军正在外面维持秩序,他们会暂管升龙城及红河北部所有城池。”

“李兄,什么叫暂管?国书上不是说,以后交趾郡还给大明吗?”

李德把手中邸报分给众人:“邸报上说了,安南北部曾是中原领土,然而脱离太久。

若安南百姓不想接受大明统治,大明也不愿强人所难,等陈朝安定,大明将士便会回归云南。”

“这可如何是好?那真腊、南掌可是联合入侵,若大明军队走了,你我必定也会强征。

哪怕没有南掌、真腊,以陈朝的政策,你我这些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。

陈献的学识哪怕在大明也能当个一官半职,却硬生生被他们逼反。”

“宋、元都曾想收回安南,不过由于百姓们的反抗,都没有成功过。

大明才建国没多久,想来也是怕百姓们反抗,导致糜耗太多,这才放弃收回安南。”

李德目瞪口呆看着这些人:“你们昨天不是说,要是大明敢强占安南就跟他们拼了。

怎么现在还巴不得大明占领安南?”

“你没看到邸报上说的?大明愿意在安南行云南之政?

这是什么意思?意思是你我都有可能,像云南读书人一样,可以去当教官,当县官,以后还有可能成为尚书,甚至能以文臣之身封爵,名流青史。

再说,吾等祖上都是中原人士,现在认祖归宗不行吗?”

“就是,我祖父是广东人,我想带着祖父尸骨落叶归根行不行?”

“我家族谱第一页还写着嬴政两个字,我想回西安不行?”

“你不是姓王吗?”

“我现在姓嬴不行吗?”

“……”

李德良久之后吐出两个字:“无耻!”

“孝悌仁之本,吾等认祖归宗是践行圣人之言,尔敢侮辱吾等?”

“李兄,吾等最主要是为了让先祖落叶归根,若期间能光宗耀祖,那是最好不过,并无追求富贵的想法。”

“没错!李兄要是不承认自己是中原人士,吾等也不会强求。

这天下禽兽不如的人多的是,也不差李兄一个。”

要不是打不过,李德高低给这些人一巴掌,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躁动,李德缓缓开口:

“我懒得管你们是谁的后裔,就想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?”

“召集百姓,向大明请愿,让交趾郡重新回到大明!”

“不行!这么做大明不一定会答应,我看还是先斩后奏。”

不仅仅李德,其他人也满脸疑惑看着说话之人:

“什么意思?什么叫先斩后奏?”

“直接将户口、舆图等送去南京,然后学习大明邸报,向全安南宣布,升龙城以北归大明管辖,行云南之政!”

“妙啊!王兄,不对,嬴兄大才!谁都知道邸报只有大明才有,如此一来,大明必定认为百姓们也愿意接受大明管辖,其他国家也认为大明已经收回交趾郡。

大明身为大国,不可能出尔反尔,只要行云南之政,你我都有可能成为大明官员,要知道陈朝朝堂已经被陈献杀光了。”

“大明刚说暂管,我们这么做不是打大明的脸?”

“我们再伪造份陈朝国书不就好,陈朝皇帝自愿送的,谁敢说什么?”

“那就这么做!”

这些人能够毫无压力的卖国,不单单因为云南之政,更因为他们从小便知道自己不是陈朝人,从小学的也是儒家学说,对于陈朝毫无归属之心。

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影响大明的决定,只是加快交趾郡回归的进程而已。

大明不担心交趾郡收不回来,担心得是交趾郡会不会一直叛乱,会不会被拉入战争泥潭中。

而杨任的目的便是如此,或者说浙江商人的目的便是如此。

作为浙江商人的智慧担当,齐先生在得知汤和出海后,便将消息传给孔希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