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156章 围剿

对于僵持不下的局面,张海有些烦躁,恨不得亲自上场,然而他又不得不带人防备其他明军。

他很明白,陈安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杀了他,而陈安又与福建沿海卫所勾结。

忽然,建宁卫背面,出现数千个倭人,这一幕令张海满脸错愕:

“老三,你不是说人都在这吗?这伙倭人哪里来的?”

老三也是一脸迷茫:“不知道啊!不过是好事,明军太难……”

话音未落,在倭人出现的瞬间,数百明军从盐场钻出,奇怪的是这些人个个手持火铳!

“砰砰砰……”

火铳声不断响起,倭人不断倒下,其冲锋速度也开始下降。

张海脸色难看,咬牙切齿吐出四个字:

“福州左卫!”

老三也被吓得魂不附体:“大哥,这一看就是陷阱啊!怎么办?”

“一起上!快点压上去,他们没有多少人了!”

说着,张海拔出长刀,骑着马便冲上去。

见状,老三也咬了咬牙,跟上张海:

“都给老子冲!发财就在今日!”

“杀……”

涵江口激战之时,赵庸率先一步赶到莆田县城,面对十多万流寇,赵庸连下数道军令后,一马当先向流寇大军冲去。

“老大,官兵来了!我们快走吧!”

“快跑!是赵庸狗砸!”

“……”

根本无需流寇首领下令,在见到赵庸大军的刹那,这些流寇已开始溃散。

有人慌不择路,有人一心向戴云山脉跑,更有大部分人向涵江口进军。

随着流寇、倭人、海寇聚集在涵江口,唐胜宗的大军也及时赶到,对涵江口形成包围之势。

而靖海卫也从南面海滩登陆,不仅仅凿毁倭人船只,也断了倭人逃跑之路。

一望无际的朝廷大军令流寇心生绝望,张海也是一脸惨白。

而福建沿海卫所的指挥使、千户脸色也不是很好,他们心中隐隐有些不安。

万安所的陈千户悄悄靠近平海卫指挥使:

“林指挥使,南雄侯和延安侯怎么会在这?你有收到消息吗?”

林然摇了摇头:“没有!按理说,他们一个在广东剿匪、一个在浙江平乱,怎么会出现在福建。”

话音刚落,赵庸高亢的声音响起:“所有人放下武器,抱头蹲下,违令者格杀勿论!”

“放下武器!”

“放下武器!”

明军雷鸣般的声音,盖过嘈杂的战场喊杀声,令流寇不自觉停下手上动作。

流寇知道自己还有活路,而倭人不同,他们知道自己死定了,只能不停拼杀,以期能逃出生天。

见此,赵庸挥了挥手,旗手开始摇旗,鼓声不断响起,赵庸身后冲出数千兵马向倭人扑去。

等卸下流寇、海寇的武器后,唐胜宗冷冷扫了眼沿海卫所,随后大手一挥:

“福建都司卫所,除永宁卫以外,所有百户以上武官,全部拿下!”

话落,不等这些人有所动作,他们脖子上个个横着一把刀。

林然怒目圆睁,对着唐胜宗怒吼:

“延安侯,你有陛下旨意吗?想造反吗?”

“等到了京城,你就知道本侯有没有陛下诏书!”

“老子不信你敢动手!”

林然怒喝一声,随后右手快速抬起,准备拨开脖子上的长刀。

都尉府小旗玉林成,想都没想,果断一刀捅穿喉咙。

“嗬……”

林然眼里尽是迷茫,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一个指挥使就这么被杀了。

其他武官看到这一幕,彻底打消立刻反抗的心思,乖乖扔下武器!

事情到了这一步,曹诚知道福建一行该结束了,他也该回京。

流寇的安排、福建官员和武将的审判,这些都不是他能插手的。

唐胜宗、赵庸两人安排完所有事务后,便带着曹诚等人,来到盐场营帐内。

进入营帐刹那,赵庸便一脸严肃的开口:

“还有数万流寇逃离,也不知道骑兵和永宁卫能不能拦住,若是不能,吾等还要继续搜寻一段时间。”

唐胜宗并不这么想:“就算能逃,也只有小部分,不会掀起太大浪花。

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处理剩下倭人,是全杀了还是等陛下处置?”

“杀了扔海里喂鱼!他们说的话听又听不懂,留着浪费粮食。

还是尽快告诉陛下,这么多流寇,不可能全杀了,怎么安排我们又不懂。”

说到这,赵庸目光转向曹诚:“谢家那些货物和银两,尽快让人拉走,还有盐场也尽快清理掉。”

“不需要!”

曹诚摇了摇头:“太子说了,以永昌侯的名义,明年将这批货物运往海外诸国。

不过,不是换取银两,而是油粮、棉花药材等等一切民生物品。

两位侯爷若想赚点钱,也可以参与进来,不过这是有条件的,你们可以去问问太子。

至于细盐,广东那边早已开始制盐,福建盐场也要尽快开启。”

“一环扣一环!”

唐胜宗自嘲一笑:“我以为是为了清理福建卫所和官场,现在看来,这只是其中一个目的。”

赵庸也出声附和:“老了,本来就看不清朝局,现在更是像个傻子一样。

算了,我还是写奏疏去,至于海贸,不管太子殿下有什么条件,我都准备参与进去。”

“延安侯府也一样,曹大郎,我会派人去谢家,你跟你外公说一声。”

曹诚微微颔首:“好!”

福建事成的情报很快便传到朱元璋手上,看着都尉府传来的奏疏,朱元璋忍不住笑出声:

“好!好!这次不仅没有影响到福建百姓,还以最小代价将沿海卫所清理一遍。

标儿,曹诚与王政不错,这次回京就让他们在东宫任职。”

朱标眼睛从奏疏上移开,笑着点头:

“等云南收回来,儿子准备让他们去云南,方司柬的下一步计划,他们比较适合。

从奏疏上来看,延安侯想要在京养老,定远那边土地也一直在以各种方式还回去,要不要给他个机会?”

“哼!他这是怕了!”

朱元璋冷笑一声:“以前不确定,现在咱可以肯定,康泰一事必定是他做的,只是咱找不到证据。

罢了,这次就不给他封赏了,希望他能明白。

对了,方小子最近在干嘛?”

“乌斯藏使者已经到了,儿子让方司柬去礼部接待,有些事该提早做准备。”

朱元璋下意识问出声:“准备什么?茶马司不够吗?乌斯藏又没有大量粮食,大军压境也没这么快!”

想到方时说的话,朱标一脸古怪,轻笑出声:

“方司柬说,藏民是周王朝羌人后裔,而羌同姜,同属于神农后裔。

既属于神农后裔,大明有责任让藏民认祖归宗,在此之前,得先让藏民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