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98章 后果自负

“大肆宣扬!”

方时眼中精光一闪而过,语气决然:

“只要蓝指挥使能顺利完成救灾,可以利用近几个月卫所培养的讲书人,将救灾一事传遍北方。

南方则想办法收回钱尚书手中的力量,让其为朝廷所用。

天下舆论要控制在朝廷手中,而不是士绅贵族说什么就是什么。”

朱元璋不置可否:“还有吗?”

“引导商人参与救灾,让其知道只要为国出力,也可以光宗耀祖。

同样,大发国难之财的人,当在其乡刻碑述其罪过,让其永受乡人唾骂。”

“咱只杀人不诛心,你比咱还过分。”

朱元璋一脸古怪:“方小子,咱怎么想都觉得,你一开始就想利用灾情做这些事。

若不是福建王家出现,这第一个穿绸纱的商人,该是林易,你可真是公私两不误。”

刚说完,朱元璋又猛得盯着方时,语气有些迟疑:

“你该不会想着通过此事,利用商人来平徭,彻底解决历朝历代徭役。”

“陛下圣明,微臣有这想法,不过商人还不够多,现在只能减少徭役。

衙役、兵役、力役之类还要等安南那边粮食,目前不能停止。”

方时心中暗自狐疑:[老朱是想不明白还是不说?]

[此事最大的好处,是让百姓对军队不再像往常那么抵触。]

[在变法不可控情况下,也能保证国家安稳。]

朱元璋放下手中奏疏,朗声开口:“宣化承流,奉君命教化天下,六部之外再加一部宣承部。

仿六部定制,尚书正二品,标儿,你去告诉钱唐,让他任宣承尚书。

方小子,你将宣承部职责写份奏疏呈上来。”

“微臣遵旨!”

“此事怀远侯曹兴出力甚多,标儿,你将曹兴嫡长子曹青调入宣承部。

这小子天不怕地不怕,满腔正气,刚好可以替咱好好看着。”

朱标笑着应下:“也好,这样也能怀远侯安心。

不过,这一切前提还是要等蓝复那边,若是蓝复能力不足,此事只能以后再说。”

朱元璋连连摆手:“蓝复能力足够,他是太年轻,战场上抢不过那些老将。

这次好不容易有立功机会,他就是不要这条命,也会把事情办好。”

想到蓝复,朱元璋还是很看好,在他看来,若蓝玉等人是留给朱标的大将。

那么李景隆、蓝复等年轻一辈就是留给朱雄英的大将。

将领方面完全不需担忧,唯一忧虑的是没有足够多的文官。

蓝复确实如朱元璋所说,为了完成这次救灾任务可以付出一切。

在经过一日的疾行军,蓝复的兵马终于来到原武县城,望了眼停在城门口密密麻麻的百姓,又望了眼紧闭的城门,蓝复怒从心头起。

[好你个林琮,不思救灾便罢,还阻拦我救灾,找死。]

“嗒嗒嗒!”

蓝复骑马快速来到城门口,望着站在城墙上的林琮,大喝出声:

“林知县,你是想违抗太子诏书吗?”

林琮轻轻抚摸八字胡,一点也不恼:

“蓝指挥使,本官只看到太子诏书上写着,灾情发生时配合怀庆卫所。

如今,灾情还未发生,为了县城安全,蓝指挥使还是别为难在下。”

“我不是和你商量!”

蓝复眼中杀意一闪而过,语气异常冰冷:

“林琮,我有太子诏书,当场杀了你,只要黄河决堤我也无事。

最后再说一次,开不开门?”

说着,蓝复将手放在左后方的弓箭上,只要林琮敢说一个不字,他会果断出手。

林琮也注意到蓝复动作,不由的后退几步离开蓝复视线:

“蓝指挥使,灾情还未发生,在下是不会开门。”

“百姓退避!全军集合!攻城!”

蓝复一声攻城不仅吓呆百姓,也吓傻了城门上的林琮和一众士卒。

林琮忍不住探出头,大声喝止:“尔敢!蓝复,你想造反不成。”

“咻!”

一道箭矢穿过雨水,直直向林琮飞去,一旁士卒见状匆忙把林琮踢开。

跌坐在地的林琮吓得魂不附体,半晌没有反应过来,口中喃喃道:

“他真敢杀人!就为了一群泥腿子。”

不远处的县丞慌忙扶起林琮:“林知县,开门吧!他有太子诏书,又有蓝玉替他撑腰。”

林琮回过神,狠狠瞪了眼县丞:

“那些泥腿子要是不死一批,我们哪来的地,粮食怎么卖?”

“那也得有命去拿,真因我们不开门死了百姓,别说陛下,太子殿下就得杀了我们。”

林琮也是怕了,土地虽好,保住性命更好。

“开门!”

随着林琮一声令下,城门缓缓打开,蓝复冷笑一声:

“贪生怕死之辈。”

话落,蓝复调转马头,居高临下看着这些百姓:

“排好队伍、陆续进城,一切听从指挥,帐篷、药材、粮食都已经备好,到了里面静静等着洪水过去。

谁敢在这时候生乱,一律杀无赦!”

此言一出一片哗然,百姓从未听过朝廷不仅备好粮食,连帐篷、药材都有。

一名中年男子壮着胆子喊道:“将军,我们只要安安静静待着,就会有粮食果腹吗?

还有他们说,家里的损失朝廷会给我们补偿,也是真的吗?”

“当然!”

蓝复沉声喝道:“最后再说一次,这是太子旨意,只要不生乱,你们这条命,太子保了。

若有人利用天灾做出天怒人怨之事,也休怪朝廷无情。”

话落,不再管这些百姓,蓝复开始吩咐将士做事:

“王夏,带着你手下将士开始装沙,四方城门堵住。”

“林山,安排将士在城墙上布置帐篷,城墙若容纳不下,就带到县城最高处。”

“王旗,将粮食、药材拉到县衙粮仓,即日起没有我的手令,任何人不能带走一粒粮食。”

“喏!”

与此同时,黑洋山脚下的湖村,所有村民正聚集在祠堂与十多个将士对峙。

“我们不走,祖宗牌位还在,怎能离开。”

“没错,就是死也不能放弃祖先牌位。”

“……”

为首的小旗青筋暴起,恨不得拔出刀,将这些人全部杀死。

想到违反军纪的下场,小旗只能压制住冲动:

“我已经说,这些牌位你们可以一人拿一个,马上就能走。”

“那家中财货怎么办?我家里有数百两黄金,朝廷必须赔偿。”

“没错,我家里也有一千多两白银。”

“呵呵!”

小旗冷笑连连,眼中杀意弥漫,拔出长刀指向为首的族老:

“你们可真无耻!朝廷救你们还要被你们讹诈。

你是为首的,我最后问你一次,走不走。

要是不走,就算侥幸活下来,也别想着要朝廷一粒粮食,敢捣乱全族诛灭!”

族老眼中充满纠结,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,他不想错过。

要是走了,朝廷只会发放一些粮食度日,最多就是盖个房屋,再拿些锅碗瓢盆。

[不行,在拖一下午,已经打听过,这些人都是带着任务来的,说不定就会答应下来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