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71章 叶书

方时摇摇头:“暂时还不会,现在编修儒家经典,虽然各有各的想法,但互相妥协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。

等到了编修其他各家经典,那时才会有真正麻烦。

还有一点就是,曲阜那边的大儒还没到,一切还未知。”

“曲阜?”

朱元璋轻声嘟囔,随后目露鄙夷:“文宣王?他们可真好意思接受这称号。

这么喜欢,咱不仅他们一直挂着,还要把这事写在孔家族谱上。”

“噗……”

朱标目瞪口呆看着朱元璋:“爹,你这是想干什么?打孔圣人的脸吗?”

朱元璋此时也反应过来自己口不择言,狠狠瞪了眼方时,才缓缓解释:

“没有,咱就是说习惯了,你也知道最近勋贵那边的事。”

[都怪方小子,没事提什么族谱,不过这方法是真好用。]

要不是顾忌方时在场,朱标一定会毫不掩饰自己鄙夷的目光。

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轻描淡写的转移话题:

“方司柬,你的府邸已经准备好了,刚刚蓝英又传来一件喜事。”

“什么喜事?”

“你老师今天早上已经住进新的府邸了。”

方时眼神一亮,脸上是压制不住的喜意:

“真的!陛下、太子殿下,微臣下午请个假,回去看看老师。”

“去吧!蓝英就在宫门外等你!”

话音未落,方时一溜烟跑了。

“嘿……”

望着方时疾冲的背影,朱元璋笑骂道:

“这小子一听到老师,连基本礼仪都顾不上了。”

“重情重义不是很好吗?”

朱元璋一脸赞同:“确实很好,标儿,准备一下,晚上咱们就去看看四梅先生。”

“爹,不必这么急吧!四梅先生刚到,还是让他好好休息一晚上。”

“也对,那就等明天下朝后,正好方小子也不在,可以好好谈谈,带上方小子那本笔记。”

半个时辰后,方时在蓝英的带领下,来到自己新家,可他却没有丝毫欣赏的心情,一个劲催促着蓝英:

“英哥,我老师在哪呢?”

“妹夫,你别催,马上就到了。”

两人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,在花园的一座凉亭被找到了叶兑。

叶兑并没有发现方时到来,正满脸惬意喝茶下棋,一点也不像七十多岁的老人。

在其对面是个中年男子,正是叶兑长子叶书。

看到叶兑的瞬间,方时匆匆整理一下衣服,才一脸正色的靠近叶兑,恭恭敬敬行了个四拜礼:

“学生方时,拜见老师。”

叶兑露出温和的笑容,对着方时招手:

“来,过来坐下,看看你师兄这盘棋还有必要下吗?”

“没得下!老师,你一定输了。”

方时嘴角上扬,快步来到叶兑身边坐下:

“师兄,你就不能让让老师吗?”

“哈哈……”

叶兑扔下棋子,笑着出声:“安行,你听到安民的话吗?下次记得让我。”

叶书淡淡一笑:“好的,父亲。”

说完,转头看向方时:“安民,将近两年没见,你这身子壮硕不少。”

“一直待在军营,就顺便锻炼下身子。

对了,嫂子他没来吗?”

叶兑轻轻摇头:“家里那么多事,就不带她们了,回去时候你给她们准备个礼物就行。

你小子胆子挺大啊!居然用天心即民心,让陛下帮你完成理念。”

方时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:“学生也不想,本来想着多教些学子出来,以后有机会再说。

哪知被误抓进都尉府,只能弄个办法出来自救,顺便看看陛下想法。”

叶兑有些哭笑不得:“这次陛下大度,没有和你计较,下次不能这样做。

你从军营入手,是想先培养一批基层官吏吗?”

“是!”

方时变换下神色,一脸严肃说道:

“这已经不单单是变法,在没有足够多的官吏情况下,学生不会把变法大略告诉陛下。”

“你还年轻,就该按耐住性子,此次编修经典,曲阜不是最大问题,你得注意。”

方时一怔,有些迷茫看向叶兑:“曲阜不算?哪里才算?”

叶兑指了指天空,轻轻吐出两个字:

“陛下!”

看着方时懵逼的神情,叶书在一旁解释:

“陛下必定也有自己的治国理念,他可能会利用这次编修,实行自己的治国理念。

此事,你自己要酌情处理,别硬抗到底。

还有太子殿下,他太完美了,连汉文帝都比不上,你得注意他的身体。”

方时悚然一惊,他知道叶书才华过人,一点也不亚于他老师,易学造诣更是比他老师还高。

可方时怎么也不敢相信,叶书居然能提前预知朱标情况。

“太医院考核制度已经改变,还有后宫所有人现在每个月,都会换个太医检查身子。”

叶兑和叶书愣了下,紧接着笑声在院子内爆发:

“安民,你能明白满则溢的道理,为师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。

陛下的经历注定其会是多疑性子,只要皇后和太子还在,他永远会是那个雄才伟略的皇帝。”

“学生明白,不仅仅太医院,永昌侯府也在外面养了几个好大夫,此事无人知晓。”

叶兑赞赏点点头:“等你军营一事结束后,我会让安行出仕。”

方时眼睛瞪的老大,喜悦之情怎么也压制不住:

“真的?”

“当然!”

叶兑笑着回应:“不仅仅是你师兄,只要真能走出第一步,那些隐居起来的读书人,都会出来的。

他们不是帮你,而是在完成自己的志向,没人会想着将自己一生所学埋没。

只是叶伯巨一事让他们感到心寒,令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志向,也不愿出仕。”

说到这,叶兑端起茶水,浅浅抿了口:

“这天下自私自利的官员多,为国为民的官员也不少,不要用臆测推断他人行为。

还有一点,在你那稻种还没找到之前,百姓读书一事不可提及。”

方时郑重点头:“老师放心,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,商业、教育、摊丁入亩等等政策都不会出现在陛下面前。”

叶书轻叹一声:“可惜了这么好政策,居然不能使用。”

叶兑也是一叹:“这也是无法,不说粮食,就单单税收不从人丁而出,这天下起码有一半乡绅得反。

你以为唐朝到现在为何一直用两税制,那些官员真想不出比两税制更好的办法吗?

形势不允许他们这么做,一旦没弄好,国家崩溃就在顷刻之间。”

说完,叶兑缓缓站起身,一步一步向后院走去:

“该休息休息,陛下今晚不过来,明天也会过来,得养好精神。”

“老师,不该是你进宫面见吗?静诚先生也是如此。”

“我们不一样!”

[好想唱起来,总觉得这是歌词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