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52章 该杀

朱标没有第一时间翻开,而是笑呵呵看向蓝英:

“舅舅给你娶妻了吗?”

蓝英脸色一下子变得闷闷不乐:

“义父给我选了几个,可那些人都不是好人,我怕影响到义父。

我准备这次去云南找,听说那边姑娘很温柔。”

朱标暗暗点头,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:

“孤答应你,这次去云南你要是没娶到媳妇,孤亲自为你挑选一个门当户对的贤惠媳妇。”

蓝英激动不已,瞬间拜倒:“多谢太子殿下。”

“去吧!好好看着舅舅,别让他犯错。”

“是!”

蓝英走后,朱标才缓缓坐下,翻开奏疏。

“砰!”

刚看完李市的奏疏,朱标忍不住用力将奏疏拍在桌子上。

脸色铁青的朱标,咬牙切齿吐出两个字:

“该杀!”

沉默良久后,朱标才打开方时奏疏,紧皱的眉头也渐渐松开。

[军队参与救灾,无战事之时也算是一种锻炼。]

[不过却不能大张旗鼓说出去,可以先让军纪好的卫所去做,然后奖励这个卫所。]

方时的提议朱标很满意,可是一想到李市所说的情况,朱标就感到不舒服。

朱标抄起两本奏疏,快速往坤宁宫走去。

刚进坤宁宫,看到朱元璋美滋滋的吃着烧饼,一脸喜意怎么也掩盖不住,朱标就有些吃味。

“爹,你这日子神仙来了都得羡慕,可怜你儿子我差点被气死在东宫。”

“咱刚揍了你二弟一顿,心里舒坦多了。”

刚说完,朱元璋吃饼的动作顿了顿,看向朱标手中两封奏疏,心中有了不好预感:

“出什么事了?”

朱标坐到朱元璋旁边,顺势将李市奏疏放在朱元璋手边:

“你看看吧!连儿子都恨不得杀了这些人。”

朱元璋看了半晌,脸色平淡,眼神中的杀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:

“呵呵,真是好样的,难为他们能想出这种办法。

难怪方小子说,没有几代人一起努力,百姓不可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。

原来不仅仅贪官权臣和治国理念,咱大明还有这么多问题。”

说到这里,朱元璋话锋一转:

“标儿,方小子今天有没有上奏疏。”

朱标直接递上去:“我觉得方司柬的提议不错,可以先找个地方试试。”

朱元璋微微点头:“军队参与救灾一事,可先找个地方试试。

其他提议就全部同意,退伍士卒那边给予同等待遇,不过要在暗中进行。

这次,咱要用这些将士,一次性把蛀虫全部清理干净。

给李市记一功,这次要不是他细心,咱还真不一定什么时候知道。”

话落,朱元璋抄起桌子旁的一根棍子,走出殿外。

朱标傻眼了:“爹,你这是干什么?”

“心情不好,揍你二弟去。”

听到这话,朱标没有去阻止,与其让他爹现在暴怒杀了凤阳府上下,还不如让二弟再躺一段时间。

[只能先当作不知,明年制作黄册时,找到这些人再一次性清理了。]

朱标很有耐心,只要能完成目的,他不介意多等些日子。

他很明白,现在一旦打草惊蛇,对方难说会再想出别的办法,来隐瞒土地和人口。

况且,目前最重要的是天人感应,暂时不能让朝堂掀起别的风浪。

与此同时,方时在解答完退伍将士的问题后,便准备回营休息。

还未走远,龙镡一路小跑追上方时:

“方司柬,学生能问你个问题吗?”

方时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看向蓝复两人:

“复哥,你们先走吧,我一会自己回军营。”

“行,那我们先回去。”

蓝复走后,方时带着龙镡走到旁边的石阶坐下:

“德刚兄,有什么问题?”

“方司柬为何要上疏这个故事?天下从来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,这么做往后要是出现昏君,残暴忠良该怎么办?”

“你为何读书?”

龙镡想都没想,坚定回答:“上报社稷、下抚百姓。”

“那这故事与你的志向冲突吗?军队救灾一事,与你的志向冲突吗?”

龙镡摇摇头,眼神中还是有些迷茫:

“可是书上说,只有圣君在位,贤人在朝,才有可能建立大同社会。

白虎通先贤人、后百姓的做法,我亦不觉得有错。”

“既然能说出白虎通,就说明你是个聪明人。”

方时微不可察点点头:“白虎通没说错,可是历朝历代已经证明,先贤人、后百姓的做法行不通。

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官员都是圣贤,儒学经典每个官员都知道。

但是,没有几个会真正去做,为恶永远比为善容易。

天心即民心不同,它是先百姓、后圣贤,只要治下百姓过得好,你一定是圣贤。

说的再好听、名声再响,只要治下百姓过得不好,那就是无能!”

“方司柬的意思是说,君子之名不在其身,只在其治下百姓?”

方时缓缓站起来:“是,诸子百家、历朝历代各家学说,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天下安稳。

而天下安稳就必须保证百姓安稳,想要百姓安稳,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才能做到。

德刚兄,为政一方不是治学,各家经典、历代学说的术,能用则用、不能用则弃,万不可有门户之见。”

说完这些话,方时便回去休息,他需要开始准备正旦大朝的材料。

方时明白,洪武十四年的正旦大朝后,大明未来走向将会彻底改变。

想要现在完全消除天人感应是不可能,他也不想完全消除,只想让他们在朝堂上没有存活之地。

上行下效,时间可以慢慢消灭他们。

而且,正旦大朝时说不定还会有别的学派出现,例如隋唐时期王通的《中说》,这个勉强算是‘心学’鼻祖,虽然只是开个头,却实实在在扭转了汉儒的训诂之学。

虽然方时很佩服王通,可其主张‘复王道、行仁政’思想却不能行,加之王通本身也是推崇汉制。

方时相信,正旦大朝也会炸出一些推崇汉制的心学门人。

还有佛道两家,或许也会借口魏晋时期的玄儒思想,参与进来。

王弼太牛了,方时根本不信大明会没人读他的书,用他的思想做底实在太正常。

[推崇八股文的好处,就是能让那些读书人,没时间看其他书。]

[算了,这些人都不算多,朱元璋也不是真的傻,去用魏晋时期的治国理念。]

[心里说不定已经骂死魏晋南北朝了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