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311章 朱标登基

方时并没有说谎,那些能提前开设工坊的商人,跟朝廷官员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
云南之政百姓等了太久,当初说三年,目前三年之期马上就到了。

还有四川此次事件导致四川百姓人心惶惶,四川本就是产盐之地,做盐工的百姓不在少量,若不及时出政策,很有可能变成真的叛乱。

勋贵也已经处理,这时候开启变法的时机是最合适,再等下去还不一定有这种好机会。

最终经过探讨,朱标还是决定变法期间,先用当地的读书人和当地退伍将士来补足官员。

各地方言不同,大明又是异地为官,此次变法要深入乡间,了解百姓所需,还是要有懂得当地方言的人,来处理各种问题。

时间过的很快,眨眼间便来到正月初四,朱标登基之日。

整个登基礼仪繁琐异常,先要在南郊告祀天地,接着还要拜太庙,等一系列繁琐礼仪下来后,一个早上已经过去。

方时生无可恋的对着坐在龙椅上的朱标四拜:

[他娘的,登基就登基,与我何干?为什么要让我受这种痛苦。]

[年号不改,登基礼仪也不改?算了,还是继续听教坊司奏乐,这音乐大气磅礴,听着提劲。]

[……]

在方时碎碎念的过程中,登基仪式终于在册封仪式落下帷幕。

今天,不止朱标的身份变了,朱雄英、吕氏,以及一众藩王子嗣的身份都变了。

所有藩王的嫡长子都被朱标封为世子,这是朱标对朱元璋嫡长子继承制的认可,也是朱标传出的一个信号,大明皇家始终坚持嫡长子继承制。

朱元璋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朱标,咧着嘴笑:

“妹子,你看咱标儿,天生就是干皇帝,龙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合适。

都怪方小子,他要多出生几年,咱不就能提早退位,也不用等到现在。”

“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?是你自己以前不信任标儿,认为标儿太仁慈,想继续带带他。”

“那也怪标儿!”

朱元璋开口辩驳:“谁叫他在咱面前也演戏,一个黑心棉花球硬生生演成腐儒。

若不是方小子,咱还不知道要被他骗多久,你看老二和老四,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。”

马皇后看着朱标,嘴角上扬:“过两天,我们就带着雄英去凤阳,好久没回老家看看了。

妹妹们我也安排好了,有儿子的以后就跟着去封地,有女儿的就去公主府,没有子嗣的就给予封赏和荣誉回家去。

若都没有,就留在宫中,让吕氏照看好。”

“这个随你,但是雄英的媳妇你得跟咱商量,你不能自作主张。”

“我什么事没跟你商量?连方小子的婚事,我都和你说。”

“从雄英这一辈开始,不能再和勋贵结亲,皇后和世子妃得从民间来。”

两人谈话之际,朱标洪亮的声音传来:

“今日既是朕的登基大典,也是大明将士的封赏大典。

此次封赏,不仅是对北伐将士们的封赏,也是对收回云南、交趾的将士们封赏。

现在开始宣读诏书。”

听到这话,所有人精神一震,连方时也从昏昏欲睡中醒过来:

[终于来了!岳父这次应该不会变凉吧!]

“永昌侯蓝玉为梁国公,世袭罔替;西平侯沐英为黔国公,世袭罔替……”

方时心中疑惑:[沐英还是要坐镇云南?小朱这是多看不起朱允炆。]

[沐英是大都督,短时间不会前往云南,而且曹玉一直待在格物司,沐春也不会去云南,这封地或许……]

“即日起方时任东阁大学士,主持大明变法事宜,叶书任武英殿大学士……”

随着一道道任命诏书念出,所有官员中隐隐有了猜测,变法要开启了!

没让这些人等太久,任命诏书念完后,朱标站起身,神色肃穆:

“驱除鞑虏、恢复中华、立纪陈纲、救济斯民,父皇完成了他当初对天下大明百姓的承诺。

不仅收回了丢失数百年的幽云十六州和交趾郡,还收回辽东,这是父皇功绩。

一代人做一代事,父皇完成了他对百姓的承诺,朕也不能辜负百姓的期望。

朕在此做出承诺,必在有生之年内,让大明百姓不至于冻死饿死。

即日起,以天心为民心的理念,正式开启变法改革,望诸卿与朕共同努力,让天下百姓看到,大明朝廷上下有能力,也有信心为百姓谋福。”

“陛下万年!臣等必定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”

朱标一声令下,朝廷上下各个衙门进入疯狂工作当中,而在所有人都在处理政务之时,朱元璋带着马皇后、朱雄英,以及一众勋贵悄悄出了京城。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刚出应天府,朱元璋便大笑出声,心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:

“终于不用再处理政务了,咱想干嘛就去干嘛。

百室,等会咱们一起去钓鱼,今晚就喝鱼汤。”

“陛下,我们没带鱼钩!”

“叫什么陛下,叫咱将军,等去了云南,咱带兵去打缅国。

鱼钩还不好说,让蒋瓛去买。”

“是!”

一行人走走停停,当天傍晚来到一座村庄准备在此落脚。

刚到村庄路口,便听到一道讲书声:

“邸报上说了,太子殿下……啪,现在该说陛下,陛下已经开启变法,第一步便是在全大明境内测量农田,然后根据各村地理、人口等条件划分农田。

你们要记住,这些农田是属于村子的,哪怕陛下想要拿走农田,也要给予我们补偿。

你们也只能承包农田,能种多少承包多少,承包太多种不完要受处罚。

而且农田不能卖,当然,朝廷还给我们每户安排了建房子的地,这些地可以买卖。”

“那我们原本的地呢?”

“当然也归村子所有!”

“那对我们不是不公平?”

“你是不是傻?是不是傻?你去承包土地,不也是你的,还没人跟你抢。

说句难听点,要是你家小子长大后不孝,卖了地你哭都来不及。

陛下现在把农田归为村所有,你们以后哪怕再苦,最起码还有地种,不至于饿死。

不仅农田这样,后面那片山林也会成为村子的,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墓地埋葬亲人。”

“埋个屁,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,埋我自己吗?”

“你丫的就是活该,谁叫你一喝酒就打婆娘,活该!”

“杨大哥,你别理他,邸报上还说了什么了,有没有写陛下怎么处置方小人?”

“什么方小人,那是方司柬,朝廷重臣不得乱说。”

“还不是小人?连别人家祖坟都挖了,邸报上说的还有假,韩国公也说他畜生不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