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87章 工匠革命!

丁昌疑惑出声:“你想让我们交出配方,然后让权贵们招揽住坐班工匠去制作?”

“是!住坐匠和轮坐匠,要么一个月服徭役十天,要么四年服徭役三个月,怎么看都比我们合适,那些权贵不可能不答应。”

丁昌果断反对:“不行!一旦我们交出配方,他们为了保密,一定会杀了我们。”

“你是不是傻?”

石应有些气急:“我们是世袭匠籍,整个大明能制作礼器、乐器的都在虞衡司,他们敢全杀了不成?真当陛下昏庸不堪吗?

再说,我们把配方交给所有权贵,大家都知道还保什么密?”

“说的也是!不过还有一个问题,要是那些工匠没有钻研出,他们还是会找过来,再说我们亲人还在他们手上。

他们不敢杀我们所有人,让我们亲人去死,轻而易举,陛下也不会管这些小事。”

“当然还不行!”

石应缓缓起身,抬头望向窗外的阳光,脸色开始变化,变得异常坚定:

“我们还要发起革命!革掉世代为匠之命,我们后代也要参与科举。

只有把事情闹大,才能让陛下和太子注意到,我们才会安全。”

在场之人怔怔看着石应,一时之间不知能说什么,张了张嘴,最后什么也没说。

石应瞥了眼众人,继续开口道:“我知道你们不信能做到,可是我有信心,只要你们听我的,一定能做到。”

丁昌眼神复杂看向石应:“你已经有了牌匾,你的后代已经能参与科举,你怎么会想做这种危险之事?”

“那东西是我二叔的,我准备以后替他找个儿子继承香火。”

情势到此,也不容许丁昌等人拒绝,比起等死,还不如拼一把。

想到此,丁昌眼神坚定看着石应:

“那就革命!与其唯唯诺诺去死,还不如拼一把。”

“拼一把!”

“……”

见到这一幕,石应嘴角缓缓上扬:

[成了!只要有老丁头在工匠中的威望,说服住坐匠也能更容易。]

与此同时,荥阳侯府中,郑遇春与黄彬正悠闲自在喝茶聊天,脸上不时浮现一抹笑意。

“南安侯和南雄侯只适合当个武夫,钱送到面前都不会赚!哈哈哈……”

黄彬也出声附和:“那些傻子一直在抢夺钢管配方,殊不知那些火井才是真正的财富。

不过奇怪的是,怀远侯府和西平侯府,都到了四川,不知怎么回事又绕道去陕西布政司。”

郑遇春毫不在意:“可能陕西那边也有火井,曹玉那丫头跟燕王妃一样,都是女诸生,什么杂书都看。”

“那我们要不要去抢?”

郑遇春摇了摇头:“没必要也抢不过,西平侯是什么人你也清楚,要是曹玉那丫头向皇后嫂子告状,我们怎么办?

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西平侯府,那是一群爱告状的家伙。”

“也是!要是把气着了皇后嫂子,那罪过可就大了。”

黄彬点头赞同:“我也去找些读书人,看看还有什么地方有火井,还有那些猛火油,说不定以后也有用,得抢先占了。

李存义这狗东西最近在干什么?一点消息都没有。”

“他夫人去了趟景川侯府后,李存义便消失不见,若没猜错,他应该准备去福建。”

“算了!只要他不乱来,就随他去。”

两人想通过占领火井,来赚取大量财富,而方时想利用他们掀起一场叛乱,给朝廷提个醒,也给后世留下一条经验之路。

蓝封待在四川已经太久,方时本准备让他帮完刘文泽后便回京,可惜杨经已死,他只能让蓝封带着林盛前往四川嘉定州。

一路上蓝封都在长吁短叹:“唉!安岳县青楼还没买完,又要去什么邛县,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?

林老弟,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普州府?那边青楼只有一个,这不符合我的身份。”

林盛面色不变,这话他听的不是只有一次:

“邛县古称火井县,因火井而得名,袁天罡曾是邛县县令。

本来安岳县才是方司柬开启变法的关键一步,不知发生何事,又改成邛县。

不过,不管因何,此事之后蓝千户都可以回福建了,福建一直在修路,谢家等商人也一直在建造工坊。

变法开启之际,福建也需要信任之人坐镇,蓝千户刚好合适。”

蓝封趴在马车窗户上长叹出声:“唉!你也别安慰我,去普川州之前,妹夫就说了,只有四川叛乱彻底解决,我才能回去。”

林盛眼中精光闪过:“我们这次去做的就是掀起叛乱,天府之国物资丰富,方司柬不会让此地一直动乱。”

“何意?”

蓝封面露疑惑之色,随后又摇了摇头:

“算了!你也别解释了,反正我也听不懂,我现在就想用琉璃在建宁和应天盖座青楼。”

“听不听随你,只要你能配合好我,接下来我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那些权贵。”

“我那些探子都给你用,普川州带过来的将士也交给你。”

“好!”

弑父一事让林盛明白,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,想要保护某些东西,就要牺牲其它东西。

普川州的经历,更让他明白为何方时会这么狠心,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变法。

想到普川州的经历,林盛握紧拳头,眼神渐渐变得坚定:

[牺牲一代人来换取子孙后代安康,哪怕举世皆敌也不能退缩。]

[为生民立命,开万世之太平怎么可能没有代价。]

[方司柬,这次我不会听你的,我要把整个四川和京中勋贵清理一遍。]

[不管陈献有什么作用,我也要把杨朱理念彻底搞死。]

在林盛看来,不拔一毛以利天下,是让朝廷不去管百姓,让百姓自由发展。

然而大明变法明显是引导万民,根本不适合用杨朱理念。

他也明白在茶马道上宣扬杨朱理念,肯定是方时的计划,也明白方时不可能让杨朱理念出现在朝堂。

他怕以后,杨朱理念能蛊惑人心,他宁愿拼着被方司柬所杀,也不会让陈献继续宣扬杨朱理念。

对于林盛想法,方时一无所知,这件事一直都是李善长在负责,他只是每天听从锦衣卫的报告,看计划到达哪一步。

新进官员教导,工部、刑部等衙门改制章程,第一次五年计划、十年计划、百年计划都让他痛苦不已。

痛的不是脑子,而是手,要不是这些东西要暂时保密,他都想找人代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