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81章 谁爱当谁当

时光荏苒,转眼间便到了洪武十九年春二月,朝廷大军三路三十万大军齐发。

一路在汤和带领下,从辽东出发;一路以冯国胜为主帅,带着蓝玉、沐英、朱棣从北平出发;一路由傅友德带领从大同离开。

为了毕其功于一役,朱元璋此次精锐尽出,老中青三代领军人物齐发。

如此大的动作,应天府却没有丝毫反应,连一向关注蒙元情况的李善长,也是等大军出了边境才收到消息。

“唉!想不到陛下这么快就找到元廷所在。”

李存义一脸狐疑看着李善长:“大哥,你不是说元廷不灭,陛下就不会对你动手。

现在出了这么大事,你怎么一点也不着急?”

“时势不同了!”

李善长开口解释:“以前陛下怕我成为司马懿,我也怕陛下成为汉高祖,所以才再暗中帮助元廷。

如今有方时在一旁制衡,太子殿下也成长起来了,陛下已经不用担心我。”

“那我还需要运送东西去朝鲜吗?”

李善长缓缓摇头:“市舶司不用多久会重开,以后光明正大去做,虽然会少赚一些,胜在安全。

元廷那边的全部断了,该杀就杀,该烧就烧,不要留下蛛丝马迹。

既然用天然沼气让你辞官,以后你就把精力放在这上面,这里面能赚多少钱你也知道。”

“嘿嘿!”

李存义咧嘴一笑:“我想过了,只需占据一个布政司的天然沼气份额,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。

若是能卖到海外诸国去,那就更了不得了,那钱是整个皇宫都堆不下。”

“你能占据一府之地都算有本事!”

李善长冷冷打断李存义的幻想:“工坊、火井,那是方时用来换取大明地主豪绅手中土地的。

农田一定会执行云南之政,为了让变法能够顺利进行,这东西是不会允许一人独占。

接下来我说的话,你要记清楚,否则将来出了事,别找我救命。”

“大哥,你别吓我,我听着呢!”

“不要阻拦变法,家中土地该退就退,该卖就卖,只需留下陛下封赏的农田。

若是陛下所封赏的农田也收回,不要上疏,也不要阻止。

不管以后做什么生意,都不要去动农田,这是百姓之本也是国家之本。

谁敢动农田,方时会不计一切代价搞死他。”

李存义脸色有些难看:“大哥,其他也就算了,陛下封赏怎么能说退就退。

再说农田是根本,我们也得给后代子孙留点后路,不至于饿死。

那方时也不能不讲道理吧!”

李善长眼神不屑瞥了眼李存义,语气淡淡开口:

“跟他讲道理,你还不如对牛弹琴去。

我跟他谈过,发展工商业的根本是粮食,也是方时给大明留的退路。

若是哪一天工商业发展不下去或开始衰落,还可以种地养活大明。”

李存义摇了摇头:“听不懂!”

“一句话,工商业是是给你们这些人纸醉金迷,农田是让老百姓吃饱穿暖。

老百姓可以通过努力过上富足的生活,你们这些人却不能抢夺老百姓的生存之本,谁抢谁死,哪怕是我也一样。”

“切!”

李存义满脸不屑:“那三瓜两枣,我抢来干什么?擦屁股都嫌疼。”

话音刚落,李褀匆匆推门而入,脸上充满焦急之色:

“爹,出事了!”

“何事?”

“杨经死了!”

“什么!”

李善长猛得站起身,惊呼出声:“他不是在都察院大狱,怎么会死?那些人干什么吃的?

锦衣卫呢?他们也没发现危险?”

“中毒而死!凶手是送饭的衙役,为了让杨经相信,整个都察院大牢,死了一半犯官。”

李善长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:“财帛动人心,真是不怕死啊!

杨经一死,事情变得不可控,你去问问方时,他有没有备用计划。

若没有,我只能亡羊补牢,重新安排个人去当虞衡司主事。”

“儿子现在就去!”

李善长疲惫的挥了挥手:“去吧!”

杨经一死,虞衡司工匠就没有后顾之忧,可以随便拉拢。

尽管这些工匠做出的东西不一定能运送火井,可那些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拉拢。

只要有人经不住诱惑,虞衡司工匠就不能团结在一起,也不会再去杀官造反。

想到此,李善长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,怎么就想不到有人会杀杨经。

[也不知陛下这次要杀多少人!]

朱元璋并不准备杀人,他现在几乎不管事,都察院出现这么大纰漏,他也只是让朱标去处理。

“标儿!此事咱就不管了,反正工部、户部都要清理,你也顺便清理下都察院。”

“儿子明白!”

朱标也没太在意,只有黔驴技穷才会杀人,还把那么多犯官拉下去,简直愚不可及。

“儿子想把高炽立为世子,这小子把老十二忽悠的团团转,简直是第二个方司柬。”

“怎么?你还准备让高炽去忽悠老四?你就当个人吧!”

“爹!儿子是让高炽辅助四弟,您想什么呢?”

“呵呵!”

朱元璋讥笑一声:“老朱家怎么尽出你这种黑心肝。

还是大孙好,堂堂正正的君子,从不屑搞阴谋诡计,也不会被人骗。

等雄英成为太子,顺便把你那些弟弟的世子也定下,嫡长子继承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改。”

“行!”

朱标轻声应下:“李成桂已经掌控高丽政权,怕是过不了多久便会篡位,已经派人向大明称臣。”

“李成桂一向亲近大明,还是派个使者过去谈谈,只要他安分守己,便随他去。

对了,方小子变法方略中有没有提到高丽?”

朱标轻轻点头:“提到过,说此地与安南一样,同属于儒家文化圈,受中原王朝影响极大。

打不打下都影响不大,大明与高丽属于唇亡齿寒的关系,能交好则交好,不能交好就灭了。”

“也对!只要辽东在大明手上,那地方没必要太在意。

杨经死了,方小子的备用计划该启用,你控制好,别死太多人。”

朱标轻微摇头:“不会启用备用计划,在一定时候,哪怕他们不动手,方司柬也会杀了杨经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朱元璋指着朱标破口大骂:“你们两个把咱当什么了?什么事都瞒着咱。

方小子不说,你这不孝子也不说是不是,这破皇帝谁爱当谁当,咱不当了!”

朱标哭笑不得:“爹,你看看最底下的奏疏,儿子早就写给你了!”

“咱不管!等北元灭了,咱就回乡种地,这破皇帝咱不当了!”

“儿子又不是说话不算话的人,您老人家能不能别天天念叨。”

“咱喜欢念叨,不服就忍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