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78章 该怎么做?

薛源表情愤恨给自己倒了杯茶:“你到底瞒我多少事?杨经与此事有何干系?这次是不是唐庸的手笔?”

“不知道!”

李珍一脸平淡:“我只知道我那孙儿不在应天,他现在很安全,等时机一到便会回来。”

“你不知道?”

薛源满脸错愕:“蒋瓛为何让我来问你?你定然有事瞒着我。”

李珍端起茶水浅浅抿了口:“杨德是方时派来的,唐庸是韩国公的人,所以韩国公才会与方时对上。

曹国公府的悬赏应该也是方时手笔,你是工部侍郎又与我交好,加上杨经又是你的下属。

如此一来,工部、户部全部拉上,加上孩童涉及到巡检司和刑部。

朝廷八部,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在方时刚出现之时,便被清理一番。

吏部有赵好德坐镇,加上承志部存在,无需太过担忧。

如此一来,便只剩下礼部以及刑部,虽不知方时计划,可以推断出这些孩童应该剑指刑部、巡检司和礼部。

八部既定、变法便可开启,到那时朝堂上下一心,任何人都不敢在这种情况下阻拦变法。”

“若真是如此,方时何以要带着唐丛?”

李珍轻轻摇头:“看不懂!按理说刑部和巡检司对变法并无关系,不知方时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去当拐子。”

“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?”

“继续针对唐庸,你我现在只能跟着方时,不管他有什么谋划,只要他能顺利开启变法,你我便不会有事。”

薛源一脸狐疑看着李珍:“云南之政你忘记了?你舍得老家那么多土地?”

“全部贱卖了,只留下百亩良田,卖的钱准备送到河南开工坊。”

“什么!”

薛源惊呼一声,脸上尽是不可思议:

“你不是一向把土地看成命根子,怎么一下就贱卖了?”

“胳膊拧不过大腿,不早点找退路,难道要真的等死?

你知道黄册上有多少退伍将士吗?以前还能说天高皇帝远,随便弄点事便能糊弄那些百姓。

现在可糊弄不了,那些退伍将士一没事就抱着邸报解读,告诉百姓朝廷政策。

我建议你也派人去曹县看看,以后种田是没有出路的,留些土地保命即可,别想着靠那东西能发财。”

话到这里,李珍顿了顿,神色变得凝重:

“若我没猜错,韩国公一定会以薛通为借口对你出手,他不会放过这机会。”

“那就来呗!最多罢官在家,这鸟官我早当腻了!”

正如李珍所想,三日后便有御史在早朝上弹劾薛源,说其教子不严,致使薛通草菅人命。

朱元璋罕见的没有生气,而是饶有兴趣的看向薛源:

“薛侍郎,你一向尽忠职守,咱给你个机会解释。”

“陛下明鉴!事情还未查清,小儿是否是凶手还未可知。

若小儿真是凶手,臣甘愿以死谢罪!”

“刑部奏疏咱看了,人证物证俱有,事情查的明明白白,你说你儿子是冤枉的?”

“小儿虽混于市井之间,却一直未出京过,而丢失的孩童遍布大江南北,以小儿的财力和脑子根本不可能做到。

上元县别院里面的孩童也只是曾见过小儿一面,并不能代表小儿便是拐卖孩童的罪人。”

话落,李珍也出声附和:“臣附议!比起薛通,臣更觉得唐侍郎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。

上元县别院曾是唐侍郎府邸,后卖于一个湖广商人,于一个月前才转到薛通名下,其中没有猫腻,臣万万不信。

臣也查过,唐侍郎家的杂役,在去年八月初十运送大量箱子进入上元县别院。”

“胡说八道!”

唐庸气急败坏:“李侍郎,说话要讲证据,那座别院都卖了十年。

去年八月更是各地税收进京之时,本官一直待在户部,所有同僚均可作证。”

“本官也有人证,唐侍郎抵赖不了!”

随着唐庸下场与李珍互撕,奉天殿内顿时吵成一片。

见此,朱元璋揉了揉眉心,心里有些不爽:

[以前个个不说话,最近不杀人又天天吵,真的烦,好想杀人。]

瞥了眼朱标,见其老神在在,丝毫没受到影响,心情也变得好多了!

“够了!”

朱元璋忍不住出声喝道:“天天吵!天天吵!罢黜薛源侍郎一职,等事情调查清楚再做判罚,期间不许离京。

李珍没有证据诬告他人,罚俸半年以儆效尤!

退朝!”

朱元璋一点都不想管这些破事,方时的计划他看到就头疼,整个过程异常复杂,哪有直接杀人来的爽快。

从奉天殿离开后,朱元璋便差人去叫方时,他需要逼一下方时,让其加快速度。

走在去谨身殿的路上,朱元璋冷不丁开口:

“标儿,变法方略你都看过了,方小子的想法能成吗?最后大明会成为什么样?”

“爹,若五代之后,大明皇族成员变为普通人,您怎么看?”

“咱怎么看?边嗑瓜子边看!光武帝和昭烈帝哪个不是普通人,只要大明还在、后代子孙哪怕成为普通人也不用当乞丐。

怎么?你觉得咱老糊涂了?想着后代子孙永远享受荣华富贵?

成本转嫁理念摆在那,朱家子孙过得好点,其他百姓就过得差,咱可不是傻子。”

朱标微嘴角微微上扬:“方司柬的变法是想大明百姓以后不再为生活发愁,所有百姓都追求圣贤之道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“方司柬写的模棱两可,不过儿子还是从中看到方司柬的真正目标。”

朱元璋回头瞪了朱标一眼:“你能不能说清楚,别学那些读书人拐弯抹角,像什么话。”

“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,是以天下以治也。”

朱标神色严肃:“此乃墨子尚同之意,方司柬将其用于分配利益,或者说此尚同乃墨子真正的理念,因为义即利是墨子的理念。

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利,是以天下以治也。”

朱元璋停下脚步,一脸认真看着朱标:

“标儿!你知道咱没看过墨子,你要是不想说就别说。

咱就问你,方小子的变法影响咱退位吗?影响大明一直传承下去吗?”

“这倒不影响,就是五代之后,朱家子孙除了嫡长子,其他人就跟普通人一样,别人要赚钱养家,他们也要。”

“不影响就行!至于五代之后的子孙,咱管不着也懒得管!”

朱元璋双手一放,懒得去管,可朱标心中却一直在纠结,恨不得不当这个太子。

这种心情在见到马皇后时更是达到顶峰,以至于在其见到马皇后坐在龙椅上时,忍不住开口:

“娘,要不你做皇帝,我和爹一起去凤阳种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