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45章 再见林易

郑遇春也想安享晚年,可他儿子做的事,别说朱元璋,就是他都差点忍不住砍了他儿子。

就这么个儿子,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儿子死去,然而把柄握在别人手上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

与此同时,林易、赵正等人聚集在一起商量交趾一地该怎么做。

“云南、交趾两地除了商税,没有其他任何杂税。

既然陛下将交趾一地的粮食交于赵兄采购,便说明陛下是相信赵兄,我等可以趁机在那边做布料生意。

浙江商人两年前就开始在云南做布料生意,交趾此地不能这么让给他们。”

“我不同意!”

杨德果断反对:“河南、陕西、山西好不容易抢下来,现在最重要是稳住这三个地方。

陛下想用交趾的粮食补贴其他布政司,不会让赵兄赚太多,那边粮食虽多,可人口不足。”

坐在主位上的林易,目光投向赵正:

“赵兄,此事你如何看?蒋指挥使有没有说我们需要做什么?”

赵正摇了摇头:“没有!蒋指挥使只是送封赏过来,让我们继续为国出力。

不过,我觉得还是尽快拿下交趾的份额比较好,这样一来,海外诸国都有可能拿下。”

“步子迈的太大了!河南那边才是根基,我……”

话未说完,林森匆匆走了进来:

“爹!安民来了,这次空手而来!”

闻言,林易大喜,没带礼便说明不是以私人身份,那就是朝廷有事要让他们做。

“我马上出门迎接!”

说着,林易便匆匆往外走去,众人相视一眼,一同起身前去迎接。

来到前厅,见到方时双目无神看着杯中茶水,林易出声提醒:

“草民林易拜见方司柬!”

方时回过神,扫了眼林易及其身后众人,不由得愣了下:

“林叔这是在打我脸啊!既然都在这,刚好一起说了,也没必要让林叔一个个跑过去。”

不等林易说话,赵正忍不住开口:

“朝廷需要吾等做什么?方司柬尽情开口,只要为国出力,吾等必定竭尽全力,哪怕倾家荡产。”

赵正现在太明白与朝廷合作的好处,虽然这几年钱赚的少了,家里资产也有所缩水,可他的身份也上涨不少。

不仅一个儿子进入国子监,他本人也不需要惧怕任何勋贵官员,更不用怕什么时候就被人破家灭门。

“赵先生真是大贤!”

说完,方时看了眼众人,笑着开口:

“诸位坐下说!此次事情太大,也可以说是为了变法做最后准备。

你们愿意为国出力则留下,若害怕也可以先离开,本官也不会忘记诸位以前所做的贡献。”

“方司柬放心,吾等都是支持变法,只要是为国为民,吾等不会有任何犹豫。”

“没错!哪怕为了死后永享香火,吾等也会拼死效命。”

“……”

方时表情淡淡,丝毫没有因为这些话语被影响,刀没割在身上是感觉不到痛的。

“别急着说大话!此次过来需要你们让利,或者说需要你们主动去户部交税。”

此言一出,现场瞬间噤声,乱糟糟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不见。

“呵呵!”

杨德扫了眼众人,目露鄙夷:“刚刚说话不是很大声?

不管你们如何想,我杨家必定跟随朝廷,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税,这商税本来就该提高。”

方时抬手阻止:“不勉强,只是为变法做准备,又不是变法。

你们不愿意就离开,我不会跟陛下说,你们原先的功劳过两日便会送到府上。”

这是清算,一旦功劳全部结算完毕,他们就不可能再和朝廷搭上线。

想到这,众人大急,林周直接对着门外大喊:

“来人!十五步内不许任何人靠近!”

吩咐完,林周赶紧向方时表忠心:“方司柬,我林氏一族永远跟随朝廷。”

“大哥!这里是我家!”

“我还是族长!”

方时静静喝着茶,一刻钟后,见无人离开,嘴角缓缓上扬:

“看来诸位都是聪明人,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

诸位便按云南的税收,将近两年的商税补齐,你们每个人找的户部官员都不一样,我会给你们名单。

林叔,你去宣承部找韩侍郎,就说各地学校入不敷出,希望朝廷能接手学校,让孩童能够继续上学。

赵先生,减少湖广等地粮食收购价格,并将自己的产业慢慢往布料转移,让湖广地主认为,你不会再通过粮食赚钱。”

“啊?”

赵正满脸惊奇:“方司柬的意思是,以后粮食不能赚钱了?”

“不是不能赚,而是粮价需要稳定,粮食的价格将会由朝廷制定,不是粮商想怎么卖就怎么卖。

柴米油盐,只要关于民生的,朝廷都不会让商人掌控,相当于汉时的盐铁官营,你们明白吗?

不明白就去看盐铁论,看完你们就懂了。”

比起其他人,林易更了解方时,他知道方时从来不做无用功:

“方小子,你是不是准备坑户部?需不需要我多上缴一点商税?”

方时眼中满是赞赏,脸上却毫无表情:

“林叔愿意为国多出力,也是可以。”

“明白了!我们会秘密上缴,其他人不会发现的。”

一旁的赵正嘴角微微一抽,心中疯狂吐槽:

[我算是明白什么叫人以类聚了,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臭不要脸,无耻至极。]

[幸好我也是其中一员,要不然什么时候被坑都不知道。]

方时放下手中茶杯,眼神一凝:

“大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都会处于修路、建坝、造房状态,你们若是能将路修的既坚固又耐用还便宜,那么皇商的身份是跑不了。

找人好好钻研修路、造房所需要用的粘土,你们家族百年内不用愁。

哪怕遇到败家子,单靠粘土也能东山再起。”

杨德猛得站起身:“很长是多长?”

“村村通路!户户有房!每条江河都要有桥!

当然,若是造价太贵,路况容易被雨水侵袭,那么会暂时放弃这个打算,一切都看你们能不能钻研出新的粘土。”

想要发展商业,路是一定要修的,方时也不认为他们短时间内会研究出像水泥那样的材料,他只是希望有人开个头。

对于科技他是真的一点也不懂,否则也不会老是用细盐诱惑他人。

他现在希望有人能利用天然气钻研出发动机,虽然这是异想天开,可他总忍不住去想。

商人这边差不多交代清楚,他还有最后一站,也是天天骂他的地方,国子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