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38章 神就该高高挂起

南孔那边也得安抚,这次南孔子弟为守城而死的不是一个两个。

想了半天,朱元璋也没有想出该如何处理曲阜孔家,孔讷肯定要死。

他在纠结要不要趁此机会,把孔家爵位给去除了,或者说把孔圣人的爵位给去除。

“把方小子给咱叫来!”

“是!”

一刻钟后,方时匆匆赶来,还未喘口气,便听到朱元璋淡淡的声音:

“曲阜卖国,孔圣人的爵位还该不该给。”

方时眼神一亮:“真的?太好了!”

朱元璋满头黑线:“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?”

“臣的意思是趁此机会让圣人成神,爵位哪里有成神好?

大唐有凌烟阁,大明也该有封神榜。”

“你的意思是,让孔圣成为像佛祖一样的存在?”

方时郑重点头:“不仅孔圣,还有盘古、伏羲、女娲、炎黄二帝、蚩尤等等。

还可以将历代忠义之士放入其中,如关羽、诸葛丞相、岳飞等等!

孔家爵位直接去除必然引起读书人公愤,不过南孔子弟在此次元军入侵中做出极大贡献,可以给南孔重新封个爵位。

曲阜孔家子弟在各地教学,也需要宣承部大量宣扬,让天下百姓知道大明就事论事,从不针对任何人。”

“圣人后裔变成神的后裔?”

朱元璋愣半晌才反应过来:“不对,按你这么搞,女娲造人,所有人不都是神的后裔?”

“对啊!都是一家人,陛下是族长,太子是少族长,是管理大明这个大家族。

皇家是嫡系,其他都是旁系,圣人后裔也是旁系,哪有资格对他人指手画脚。”

“不行!”

朱元璋果断摇头:“这不是给他们造反的理由吗?”

“什么理由?”

方时装出一副懵懂的表情:“家族传承无非立嫡立贤,不管哪种都轮不到旁系。

先不说陛下有二十多个皇子,单单太子已有四子,一个再诞下四子,就有十六个。

这么多子嗣,就没有贤明之君?更何况陛下已经定下礼法,连普通百姓家也是嫡长子继承制,谁敢违反?”

“若后辈个个都是混蛋怎么办?”

方时满头黑线,他知道这是朱元璋在耍他,却也只能轻声回应:

“陛下!二十多个皇子,一人生两子,就是五十人,过个二十年再翻一倍就是一百人,过个一两百年,那就是数万人?

这还只是两个,要是三个、四个,或者像陛下一样二十多个呢?这么多……”

“等等!”

朱元璋猛得瞪大双眼:“你刚刚说一两百年后,咱的子孙后代有数万人?”

“是啊!怎么了?”

朱元璋摊开手掌开始算,越算脸色越难看:

[这不行!单单减少还不够,咱得想个办法断掉,不然这大明再富有都得败光。]

[难怪标儿一直让咱减少王府俸禄,还支持老五去学医,还要他传承下去。]

[这他娘要是天天躲在封地生孩子玩,标儿以后要不要给他们加禄米?]

见朱元璋紧皱眉头思索,方时也不敢出声打扰,他根本没往亲王禄米上去想,在他看来朱元璋早有打算,毕竟史书上都记载了秦晋燕三王后面年俸都降了。

等方时脚快站麻之时,朱元璋才悠悠开口:

“若将来皇族子嗣达到上百万之众,君王该如何做?”

???

方时一脸懵逼,什么意思?老朱没想过?

“怎么?你不知道?”

“臣觉得像普通家族一样分家即可,如分封秦王到陕西,秦王后代多少子嗣,有多少家产,那只能秦王去负责。”

“若后代子孙不肖,那咱的后代还不得和咱一样去当乞丐。”

方时满头黑线,总觉得老朱在耍他,不自觉露出幽怨的眼神:

“陛下,别说他们是皇家后代,哪怕他们是蒙元后裔,只要认可大明,朝廷便会想尽一切办法,让能吃饱穿暖。

陛下,你该相信太子殿下和皇长孙殿下,更应该相信自己。

皇长孙殿下文武双全,自信非凡,还能听进去他人之言,假以时日必然超越汉宣帝。”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朱元璋洪亮的笑声在奉天殿中回荡:

“没错!咱的标儿是超越汉文帝,咱的大孙也定能超越汉宣帝。”

紧接着,朱元璋神色变得严肃:“方小子,你一直把往圣拉高,把咱的地位拉低这是为何?”

方时深吸一口气,心中暗暗叹息:

[不愧是老朱,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!若不解释好,这条小命定然没了。]

“因为天下变了,君使臣、臣使民的那一套行不通了。

历朝历代造反频频,君威、官威早已荡然无存。

君王者只有走下神坛,亲近百姓,让百姓认可,才能得到民心。

只要民心所向,哪怕将来有权臣作乱,这天下百姓也永远站在君王身边,即使这个君王什么都不懂。

对于臣子君王需恩威并重,对于百姓,君王只能亲近,惩罚也只能由律法来。

陛下能这么快得到天下民心,除了事事为百姓着想外,更因为陛下出身贫寒,让他们觉得君王原来也是人,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。

也只有如此才符合天心即民心!”

听到这,朱元璋想起自己的经历,喃喃自语:

“求神不如求人,求人不如求己……”

不一会儿,朱元璋抬头看向方时:“你说的没错,人间之事人间管,神就高高挂起,享受后人供奉即可。

你去做你的事,咱已经和九江交代了,他会尽全力帮你。”

“臣告退。”

[民为乾、当自强不息;朝廷为坤、当厚德载物!这哪里是让咱亲民,这是让咱把百姓高高抬起。]

结合云南的情况,朱元璋很快便想到方时要做什么,不过现在的他并不在意。

若是最初,朱元璋定会毫不犹豫杀了方时,还会株连九族。

经过康泰屠村、蓝复救灾、福建国中国、浙商和曲阜卖国等等事,他早在不经意间改变自己的想法。

望着方时远去的背影,朱元璋心中暗叹一声:

[等辽东回来就退位,然后带着妹子和雄英到处逛逛,看看亲民可不可行。]

[若是可行,咱就开个头,写到皇明祖训上。]

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,一代亲民、一代治国、一代拉拢军心。

随着时间推移,方时的想法早晚都会被朱元璋和朱标发现。

方时也明白不可能瞒一辈,他如今一直在潜移默化,让朱元璋和朱标慢慢接受。

出宫后的方时,第一时间前往曹国公府,回来这么久是时候开启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