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31章 准备回京

到了这一步,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清,大明想做什么。

正如吴何才所想的那样,沐英没有去攻伐南掌北部,而是进入北部后,陈兵暹罗边境,大明国书也随之送出。

‘咱是不是给你脸了?敢对云南出兵,要是接下来让咱不满意,你这暹罗国王也不用做了,大明百万大军屠了整个暹罗。’

暹罗国王那空膺看着手中国书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侮辱,面对朱元璋他也只能深吸一口气:

“大明皇帝发来斥责信,要我国给个交代,你们觉得该如何做?”

“要什么交代?”

一位大臣高声回应:“我国五万大军还在云南修路,大明该给我们交代。”

那空膺犹如看傻子一般,都懒得理他,转头看向另一边:

“王叔,你觉得如何?”

“升龙城以北已是大明领土,很明显,大明目的是收回原来交趾郡。

既如此,就把南掌北部还给大明。

以臣看来,李士修必然是大明的人,不管入侵南掌还是入侵云南,都是大明在背后操纵。

若我们不这么做,大明定然会出兵,这不是危言耸听。”

那空膺曾见过朱元璋,也稍微了解一下,知道朱元璋的脾气火爆,整个大明他说一不二。

“就这样吧!用南掌北部土地换取与大明互市的机会,先休息几年再准备拿下真腊。”

“臣等领旨。”

洪武十八年二月,朱元璋收到暹罗国国书,没有任何推辞,直接收下南掌北部。

自此,从唐末丢失的交趾郡正式纳入大明版图。

望着下方众臣,朱元璋站起身,心中豪情万丈:

“即日起,沈立本为交趾布政使、胡廉为参政……

安南此地行云南之政,望诸位能够为国尽忠、为民尽心,让交趾此地永远成为大明国土。”

“臣等必不辜负陛下!”

朝会后,朱元璋满脸喜意回到坤宁宫,见到这一幕的马皇后没有多说,直接端来一碗鸭血汤。

“这么高兴,是有什么好消息?”

“嘿嘿!”

朱元璋端起碗喝了口,一脸满足:

“交趾回来了!说三年还真三年,方小子、曹诚、景春这些人,个个都是大才。

有了他们,标儿不怕没人用,咱也能安心了。

等吃下纳哈出二十万大军,辽东顺势拿下,咱也能退位让贤。

哈哈哈……”

一想到带着自己妹子和大孙子回凤阳老家,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,朱元璋心里就是一阵舒坦。

马皇后缓缓坐下,给自己倒了杯茶:

“这是好事!不过得等蒙元赶出去后再庆祝,北边最近到底如何了?为何一直不见动静。”

“朵甘已经退兵,留下六万多具尸体。老二目前正带着兵,前往大同。

纳哈出已经从山东离开,正前往北平,大概是想攻下幽云十六州。

只要北平府能坚持一个月,国胜和老七的大军就会对纳哈出形成合围之势。”

“不是说北平府粮食早就被烧,粮道也断了,为何能坚持这么久?”

朱元璋轻叹一声:“是林家和谢家船队,他们从福建一路北上。

损失了大量粮食和人员,才送了一批粮食到北平。

浙江商人个个都在卖国,林、赵、谢、杨这几家,一直为国为民,都是商人,差距怎么就这么大。”

马皇后声音有些低沉:“送粮而死的百姓也要抚恤,毕竟是为国而死。”

“嗯!”

朱元璋微微颔首:“方小子也该回来帮标儿,不能让他一直在外面享受。”

“你说的这是人话?人家那是享受吗?”

马皇后翻了个白眼:“蒋瓛都跟我说了,出去三年,单单遇到的刺杀就不下百次。

要不是锦衣卫和蓝英,方小子早死了。”

“咱不也给他升官了?双十年纪便当上布政使,历朝还有谁比咱大方。”

“这次回来我看还是继续当司柬,这功劳还是给他妻女。”

“也只能这么安排!”

朱元璋觉得自己快退位了,让方时多等一些日子,还是可以的。

方时对于自己的位置倒是没那么看重,只要朱元璋和朱标还信任他,有没有那一层皮不是很重要。

暹罗、云南战争结束,这代表着方时也快离开云南。

这天,方时叫来朱常、吴文两人,说出自己马上离开的消息。

“陛下让我尽快回京,云南此地也差不多结束,我也是时候回京。

接下来,你们一定要利用好大明邸报,交趾那边也一样。

洪武正韵一定要全力推广,年老一辈可以不学,青年和儿童一定要每个都会说,这是重中之重。”

朱常高声应下:“不让云南、交趾两地所有百姓讲官话,我就不回京了。”

“能有五成即可,接下来就教给时间。”

吴文没有丝毫放松,反而一脸凝重:

“广西、贵州、四川三地百姓一直跑过来,此事该如何解决?

特别此三地的土人,若再这么拒绝下去,他们一定会反叛。”

“告诉他们再等等,三年后若云南新政真的可行,百姓生活确实变好,朝廷会在此三地开启变法。

大部分百姓也在观看,人人喜好稳定,只要够稳定,哪怕每天痛苦不堪,也极少人愿意改变。”

朱常恍然大悟:“所以才需要逼迫土人叛乱,让安南百姓每天颠沛流离?也需要五年时间让云南百姓接受新的生活?”

“正是如此!”

方时微微颔首:“四川、贵州、广西三地倒是好说,我担心的是中原几个布政司。

若是匆匆开启变法,百姓不一定会支持,一旦派军队强力执行,必然会激起反抗。”

“总不能让找人造反吧!”

“没那么严重,原先的办法是通过海贸,现在又有了安南,等拿下辽东也就差不多了。”

话到这,方时顿了顿,神色变得严肃:

“你们两个一个掌管宣承司、一个承志司,万万不能掉以轻心。

承志部要教导官员如何为国为民,除了讲道,还要讲术。

宣承司要宣扬大明天心即民心的治国理念,让云南百姓知道,大明一直将百姓放在心中。”

说着,方时从桌案上拿出两本书,给两人一人一本。

朱常好奇打开看了下:“民为乾、自强不息;朝廷为坤、厚德载物。

万民之意便是朝廷之意、黎庶所求便是朝廷所求,大明皇帝和文武百官将一直秉承着炎帝之志,为万千黎庶找寻温饱之路。”

“啪!”

朱常用力合上书籍,眼里隐隐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

“方布政使,不、方先生,你想让宣承司宣扬这里面的内容?

太子殿下也同意了?”

“你怎么不问陛下同不同意?”

“那陛下同意了么?”

方时摇摇头:“不知道!不过太子殿下同意了,你换着花样宣扬便是。

其他地方已经开始宣扬了,云南和安南两地不能落后。

你们两个相互配合,记住,官员、将士、商人等等也是万千黎庶之一,不能厚此薄彼。”

“吾等明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