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18章 遗言

内库烧为锦绣灰、天街踏尽公卿骨,这便是目前升龙城内的景象。

在原先跟随陈琰进入升龙城的锦衣卫帮助下,陈献大军举起屠刀,对着城内所有权贵进行无差别清理。

纵然有护卫在府,也挡不住陈献大军的进攻。

而陈琰由于曹诚的嘱咐,并没有被陈献清理,而是被锦衣卫押送到陈朝皇宫。

望着跪在下方的陈琰,陈献沉声开口:

“陈司徒,你是弃暗投明,还是跟着那些宗室一起下地狱,成全你的忠义之名?”

陈琰想都没想,直接伏身拜下:“陈日炜暴虐无道,大王替天行道,前朝罪臣愿为大王肝脑涂地!”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陈献笑容中满是嘲弄,有这种官员,哪怕没有大明,陈朝早晚也得灭亡。

“既如此,登基仪式就交给陈司徒了!”

“敢问我朝国号!”

“大齐!”

“臣遵旨!”

在陈献准备登基大典时,朱元璋也收到了方时的奏疏,安南的情况让朱元璋不自觉皱起眉头:

[商人的危害太大了!以前谁土地多,谁的权利大;而在海外诸国,居然变成谁的钱多,谁的权利大。]

[大明有天会不会也变成这样?不能掉以轻心。]

“蒋瓛!”

“臣在!”

“让信国公七月出海,率领五万将士前往安南新平府。”

“传令蓝玉,让其率十万将士陈兵思明府,陈献建国的消息传来,立刻出发灭掉陈献。

随后南下,配合信国公,拿下陈顒。”

话到这,朱元璋转身看向身后的舆图,沉声开口:

“告诉方小子,不必尽善尽美,若安南百姓敢反抗,咱就把中原百姓迁徙过去。

让他尽快完成云南之事,明年年底必须回京。”

“臣遵旨!”

“在南掌的那个浙江人一定要抓住,对方既然能代表浙江商人,那便说明此人必受他们信任,抓到他就等于抓到所有浙江商人。”

“是!”

蒋瓛刚走出殿门,一名内侍匆匆走了进来:

“陛下,曹国公府传来消息,曹国公想见见陛下!”

“保儿醒了!”

朱元璋脸色一喜,当看到内侍颤颤巍巍的样子,表情一滞,再也顾不得其他,匆匆跑了出去。

“不会的!不会的!保儿还这么年轻!”

“对对对,咱年纪这么大都没事,保儿怎么会有事,咱也受过伤。”

尽管心里一万个不相信,朱元璋还是让人通知马皇后和朱标。

李文忠在朱元璋心目中,不仅仅是大将,更是朱元璋的亲人。

来到曹国公府,朱元璋脚步缓了下来,看向站在门口的滑寿,声音有些颤抖:

“滑先生,保儿怎么样了?”

滑寿长叹一声:“五脏六腑均已衰败,草民无能为力,曹国公也不想再治。

草民只能应曹国公所求,用虎狼之药激发其体内为数不多的生机。

曹国公还在等陛下!”

“不!不可能!你在骗咱!”

朱元璋怒吼一声:“庸医!你们这些庸医!咱要砍了你们!

来人,把这些……”

“舅舅!”

一句‘舅舅’唤醒朱元璋的理智,紧随而来的一连串咳嗽声。

“砰!”

朱元璋连忙推开房门,满脸焦急走向床榻前:

“保儿!你放心!舅舅一定会治好你,你再坚持坚持。”

“舅舅!我是武将,与其躺在床上苟延残喘,还不如痛快死去。”

“胡说!你还没有看到标儿登基,还没看到雄英娶妻,怎么能死!”

李文忠轻轻摇头:“舅舅,外甥从没求过你什么,临死之前只求舅舅一事,还望答应。”

“你说!别说一件,一百件咱都应下。”

“九江虽有将才,却性格跳脱,若不经过历练终难成大器。

若其性子不变,请舅舅给九江安排个闲职,以免误国误民。”

朱元璋点头应下:“好!咱以后就多历练历练他,等他成才,咱就让他接任你的职位。”

“不可!”

李文忠有种把朱元璋拉下去的冲动,这他娘的都听不懂人话了。

“舅舅!大都督一职除了西平侯,无人能担任,哪怕信国公和永昌侯也不行。

太子殿下为人如何,时间越长,那些大臣看的越清。

方小子的变法注定会让那些狗急跳墙,为了阻拦变法,他们不是没有可能对皇室下手。

信国公太过谨慎,做事瞻前顾后;永昌侯脾气暴躁,容易被人利用;只有西平侯,为人忠心不二、居贵不骄。”

朱元璋紧紧握住李文忠右手,眼眶发红:

“保儿!你说的咱都懂!可你还这么年轻,咱以后怎么和二姐交代。”

“若没有舅舅,我早已饿死,哪有后来的曹国公!”

李文忠嘴角缓缓上扬:“方小子说的没错,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!

我已经做好自己该做的事,死而无憾!”

“啊…我是来找曹国公的,不是刺客!”

凄厉的叫声传来,令李文忠下意识皱起眉头。

朱元璋更是对着门外怒吼:“拉下去斩了!”

不一会儿,蒋瓛匆匆走了进来:

“陛下!此人乃都督府的探子,刚从扬州回来。”

说着,蒋瓛将手中纸张递了上去!

朱元璋快速看了眼,随后语气森冷开口:

“保儿,你是不是派人去查军械一事?”

“去年的事了!江西、安徽等地卫所,军械损坏太多,工匠又时不时失踪,我就派人去查查。”

“咱就知道!咱就知道!”

朱元璋脸色布满杀气:“为什么好端端会生病,一定是这些反贼怕事情败露,暗下毒手。

蒋瓛,从各地调派锦衣卫去扬州,只要有嫌疑的全部拿下,咱要把幕后之人后悔出生。”

李文忠张了张口想要劝谏,可想到朱元璋的性子,与其让他牵连无辜太医,还不如让那些人去死。

朱元璋心里也知道,这是寿命已至,跟这些人关系不大。

但他就是不信,不信好端端一个人,受了风寒就药石无医了。

他需要发泄怒火,这些人刚好撞了上来,那就只能怪他们倒霉。

洪武十七年四月二十八,李文忠因风寒引起旧疾复发,死于曹国公府。

朱元璋亲写祭文,追封为岐阳王,谥号武靖!

朱元璋本想将滑寿、华中以及所有参与医治的人全部砍了陪葬,不过由于马皇后及时赶来,让这些人逃过一劫。

李文忠死去的消息传到云南时,蓝玉满脸不敢置信:

“才四十四岁啊!怎么就死了?好端端的怎么就病死了!

方小子,你说我什么时候也会死在床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