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16章 不回

话落,朱樉大手一挥,数名乐师吹箫的吹箫、吹笛的吹笛、弹琵琶的弹琵琶,霎时间激昂的音乐在朱棡耳边响起。

看到这一幕,朱棡嘴角抽搐:

[显眼包!老朱家怎么就出了这种混蛋。]

[他娘的,老四搞了个书城,老二搞了个乐城,孤是不是也要弄个射城出来?]

朱樉可不管朱棡怎么想,他现在心情异常舒爽,特别是看到百姓纷纷停下脚步望向他时,心中更是豪情万丈。

“三弟,你看到了吧!这些百姓看孤的目光,个个都是羡慕嫉妒恨。”

朱棡偏过头不想理,他现在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
来到酒楼后,两人你一杯我一杯闲聊着:

“三弟,你是不知道老四这小子,好东西都藏着掖着。

要不是徐辉祖这小子在信中提到,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搞了好东西出来。”

“不就是改良了火铳,杀伤力大了点。”

“不是!”

朱樉压低声音:“是将军炮的弹丸,他的弹丸能够像烟花一样爆炸开。

爆炸开后,包裹在弹丸的碎铁片散开,十米范围内没人能逃得过去。

这事连爹都不知道,过几天我们一起去北平,让老四把配方交出来。”

“真的?”

朱棡满脸激动:“明天就去北平,我先跟大哥说一声,要不然老四告状,我们又得挨揍。

不对,你刚刚不是说乌斯藏有情报过来?”

“说起这个,我就想不通!”

朱樉脸色露出狐疑:“晋商居然参与了茶马道的交易,去年晋商也不知道从哪里拿的茶叶,在四川龙安府陈家的介绍下,参与进来。

奇怪的是云南那边去年也加入进来,而且规模很大,他们还带来了细盐。”

“这有什么奇怪?细盐这东西本来就是蓝玉献给大哥的,方司柬知道也正常。

云南普洱茶一直都是乌斯藏所需要的,这么多年一直都有参与。”

朱樉轻轻摇头:“不一样!云南这次规模太大了,比原先福建来的茶商规模还大。

最重要的是,晋商和陈家一直在针对云南,宁愿亏本也要针对。

孤觉得事有蹊跷,刚好你也在查晋商,你可以试试从他们茶叶来源去查。”

“行!等从北平回来,我就去查查。”

原先云南通过茶马道交易,都是自发行动,规模小而杂。

在方时的组织下,这些人成立的商会联盟,这才让云南商队规模变大。

随着时间推移,云南百姓对于大明的好感与日俱增,不为别的,就为了他们已经不用再害怕随时被杀。

孔论等人的思想,也在教学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这日,孔论来到武定府衙门求见知府李胜。

“学生孔论拜见李知府!”

“言谨来的正好!”

李胜上前将孔论扶起:“言谨近些日子瘦了,不过眼神越来越亮。

承志部那边又送来一批读书人,其中就有你上次所说的算学大才”

“真的?”

孔论眼神亮起:“如此一来,学生也能轻松许多,能够专心教导经典和史书。”

“还有一事!曲阜来信,想让我把你调回去,你怎么想的?

方布政使那边,我还能说上话,你要是真想回去,我替你安排。”

孔论摇了摇头:“不!方布政使没说错,承先祖之志,是吾辈职责。

在这里我明白了何为温故而知新、明白了何为三省吾身,更明白了何为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。

与其回去磋磨时光,还不如留在这践行圣人之言。”

李胜满意的点点头:“积善成德、神明自得;你们这些人大多已明白自己该做什么。

方司柬曾跟我们这些官员说过,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先贤也曾遇到过,并给出解决之道。

由于竹简、战乱等等问题,先贤并没有写出详细步骤,只做出总结。

而我们这些人,是先行者,该把遇到的问题,和解决这问题的过程写下来,让后人能够知道怎么做。

也就是说先贤的责任是道,我们的责任是术,只有道术相结合,才能更好解决问题。

若是不懂,你可以试着去看朱丹溪着作。”

孔论郑重点点头:“学生明白了!”

“学生此次过来,是想请你帮忙,帮学生找些杂书过来。

如梦溪笔谈、荔枝谱等等,学生也想试试能不能利用这些杂书,帮这些百姓过得好点。”

“哈哈!”

李胜大笑一声:“都准备好了!不仅仅是你,其他人也曾找我拿过。

圣贤之道只在行中,无需时刻研读,只要每日三省吾身,而后发现不足从而改变,终有一天你我便会是圣贤。”

说到这,李胜顿了顿,语气中满是感叹:

“方布政使曾说过,学而时习之当于三省吾身一同去看,学不是为了时刻练习,三省吾身也不是为了让吾等消除杂念。

三省吾身是让我们发现自身问题、然后学经典找答案,而后践行去改变自己。

今日你能发现自己不足,又有决心去改变,足以称之为君子。

你要记住,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积蹞步,无以致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

“多谢教诲,学生铭记在心。”

方时在云南变法,改变得不仅仅只有百姓生存环境,还改变了这些官员和读书人的思想。

方时教会了他们如何将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,而后一步一步向前走,这让他们有了耐心也知道该怎么去做。

有了这些官员和读书人,加上大明将士的存在,云南此地渐渐进入发展阶段,叛乱也不再发生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方时将目光放到孟艮府,他的云南之行,就差这最后一步了。

不过,在此之前,安南国得先拿下。

[差不多了!陈日炜国书已经进京,等老朱推辞两三次后,大明就能收回安南了!]

想到此,方时不由得露出一抹笑意,开疆拓土总是让人兴奋。

一旁的蓝玉见此,满脸不爽:“笑个屁!说好的灭国之战呢?

你岳父我还准备凭这个功劳封国公,你倒好,两句话就让陈朝把国土送来。

现在功劳全是曹诚他们的,我连口汤喝都没有。”

“额……”

方时表情一滞:“岳父,你别着急呀!乌斯藏、朵甘、西域之地、蒙元、辽东、南掌、暹罗、缅国、琉球、倭国等等,这么多地方,还怕轮不到你?”

“呵呵!别以为我不知道,除了蒙元和乌斯藏有可能,其他地方不得等几十年?

到那时,我坟头草都有十丈高了!

有魏国公他们在,蒙元还轮不到我,想个办法给我立功,否则别怪我今年回去,在小宝面前说你坏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