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192章 临走之前

安南国暗潮汹涌,而大明也不遑多让,真定藁城的一处院落内,赵民言在纸张上快速写字。

忽然,门口响起一道声音:“叔父,已经安排妥当,随时都可以离开。”

“进来!”

赵民言淡淡应了声,便继续写信,他需要在离开之前,送一份礼物给锦衣卫,让他们将目光完全从赵家移开。

“叔父,家中女眷和孩童已经分开出发,到时会在龙安府碰面,我们什么时候走?”

片刻后,赵民言停下手上动作:“我们再等两天,家里的产业不能就这么浪费,得利用它们为我们争取时间。”

赵安阳脸上挂起一丝疑惑:“产业不该继续经营吗?一旦变卖产业,锦衣卫必定会注意到。

大伯好不容易将监控赵家的锦衣卫引开,这时候不该再节外生枝。”

“没有变卖,而是想了个办法送给林家,京城林家与方时关系甚密,看看能不能通过他们将方时拉下马。”

“陛下为何会同意那种土地政策,他就是最大的地主,将土地收为朝廷所有。

那么所分封的那些皇子将来不也一样要要交出土地,叶伯巨不是白死了?

而且这与王田制并无不同,王莽之败陛下不可能不知道。”

赵民言端起茶浅浅抿了口,接着轻声解释:

“不一样!王田制是所有土地均为朝廷所有,而方时的土地政策,土地还在百姓手中。

只是由个人转变成村集体或里集体,朝廷想要征收土地,都得向百姓发放补偿。

单单这一条,就能让那些无地或土地少的百姓站在他们这边。

汉时世家地主众多,百姓依附世家、地主而活,没有自己的想法,容易被煽动。

而如今大明读书人众多,加之各里都有退伍将士解读邸报,那些地主想要煽动无地的百姓,没有以前那么容易。

所有政策没有优劣之分,失败的政策往往都属于时机未到,成功的政策也不代表一直会成功。

正如王充所言:处尊居显,未必贤,遇也;位卑在下,未必愚,不遇也。

岳武穆若遇昭烈帝,你不会含冤而死;诸葛丞相若不遇昭烈帝,必然青史无名,这就是时运,用在政策上亦是相同。”

“时势造英雄、英雄造时势!”

忽然,赵安阳仿佛想到了什么,惊呼出声:

“这么说军队识字、英烈碑、承志部其实都为了拉拢那些无地百姓?

若没有这些,他这条政策必定不能在大明实现,那些地主会蛊惑无地农民,将整个大明掀翻。”

赵民言轻叹一声:“偏偏是开国之初出了个方时,若是其他时候,变法都不可能成功。

这几封信让人送到朵甘,既然离开大明,茶马司那边与其留着给别人,还不如激起大明与乌斯藏的矛盾。

我们到暹罗后,或许可以通过暹罗的力量,让方时一直待在云南。”

“是!”

大量的产业失去,赵民言不可能就这么算了,然而形势所迫,他也只能通过其他国家来对付方时。

他知道,在大明国内,不管是造反还是逼宫都不可能成功,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大明拖入战争泥沼中,让大明不败而溃。

方时也明白这一点,所以时不时在奏疏中提醒朱元璋不要双线作战。

就像现在,方时又在奏疏上隐晦提醒朱元璋蒙元不足为虑。

将手中笔放下,方时心里思忖:

[老朱不是傻子,只要蒙元不来寇关,暂时不会再起大军去灭蒙元。]

[读书人缺口太大,也不知道老朱会不会送些读书人过来,实在不行把空印案的官员送过来也行。]

[如今大理府和昆明府各州县都开始丈量土地,曲靖府等地方也可以开始准备。]

[不过孟腊县得派人去一趟,那里不仅靠近安南,还有大量毛竹。]

想到这,方时看向一旁正在打盹的将士:

“别睡了,去把王辉叫过来!”

“哦……”

一刻钟后,王辉带着满脸疲倦赶来:

“草民王辉拜见方布政使!”

方时抬眸看了眼,随后出声安慰:

“最近辛苦了!”

“能为国出力,哪怕上刀山下火海,草民也甘之如饴。”

“此次找你过来,是希望你能去一趟车里军民府,宣承司的人也会和你一起过去。

到了那边后,你教导当地居民怎么造纸、如何贩卖。

再让你爹推荐几个纸张、书本、笔墨商人过来,本官只需要便宜的,跟军营一样即可。”

王辉下意识点头应下:“好!那印刷书本的事,是不是要暂时停下?”

“不用停,找个人接手即可。”

“是!草民现在就去安排!”

王辉走后没多久,蓝玉一脸喜意的走进来: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“方小子,陛下诏书下来了,我可以回京了!”

闻言,方时抬头,脸上也露出微笑:

“岳父,这次回去别急着来云南,哪怕撒泼打滚也要等溪儿做好月子。”

“咋的?你还怕陛下不近人情?”

蓝玉一点也不担心朱元璋会再次派他出征,他是了解皇家,就算朱元璋同意马皇后也不会同意。

“你放心,那是我蓝家三代第一人,我一定要看到才会出征。”

“什么蓝家三代?”

方时傻眼了:“岳父,那是我方家孩子,可不是你蓝家的。”

“我说是就是,你有意见?你放心,我一定给我那外孙弄个爵位。”

方时撇撇嘴,没好气说道:“知道你打仗厉害,我先替我那未出世孩子谢谢岳父。”

蓝玉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,紧接着从怀中掏出一颗橘子开始剥皮:

“正事说完了,我们来说说其他事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这次征云南,有些将士受伤严重,不适合再上战场,你有什么办法安排?”

“五军都督府不是有具体流程?该回乡就回乡,想学手艺的就安排去工部。”

蓝玉将橘子皮扔在地上,随后将橘子分两半扔进嘴里:

“有些家里没人了,想留下来又怕没办法赚钱养家。”

“家里没人了?也就是说都是还未成婚的?”

“是啊!怎么了?”

方时嘴角微微上扬:“那就帮他们娶个土人媳妇,顺便给他们一个小吏的身份,村主簿怎么样?

当然,这个村主簿的俸禄没多少,只够他们养活一家四口。”

看到方时这个表情,蓝玉就知道,这又是想做他自己的事。

不过,蓝玉没有在意,他也懒得去想:

“有办法就好!你弄个章程出来后,就拿给西平侯。

还有,蓝英就留在云南,有什么事别跟他客气。”

“多谢岳父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