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183章 找到了方时

左禾等人在联系其他土司,准备起兵攻打大理时,龙镡、吴文两人也在将士们的帮助下,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将蒙化州所有情报收集完毕。

看着手中的情报,方时嘴角缓缓上扬:

“这让我想到成汤,奴隶制深入人心,连奴隶也忘记反抗。

然而,压的越狠反抗越激烈,大明需要做的是给这些奴隶一个机会。

既然蒙化州土人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土地,大明就送一些土地给他们。

德刚兄,若是你,接下来该怎么做?”

龙镡低头沉思,片刻之后才缓缓抬头看着方时:

“下官会联合那些心向大明的土司,而后打压这些反抗大明的。

若单单蒙化州,下官会直接派兵强行杀了左禾,再将土地分配给那些普通土人。”

方时不置可否,目光转向朱常、吴文两人:

“你们呢?”

“与德刚兄差不多。”

方时心中一叹,这些人脑子还没转过来,对于新出现的两个部门还不知道妙用。

“京城王家一个月前就派人来了,目前已经在大理、昆明、威远三地,制作大量纸张。

福建、广东两地也调了部分宣承司官吏过来,第一期邸报已经准备好,明日便能发出。”

说着,方时从书桌抽屉中,拿出三份邸报递给他们。

看着邸报上的内容,三人眼神开始涣散,表情不复淡然,嘴角时不时抽搐。

朱常更是忍不住吐槽:“这谁写的?太无耻了吧!”

“我写的!”

“咳咳……”

朱常脸上发红,一副尴尬不已的样子:

“方典籍,我不是这意思,就是觉得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前的事会不会太虚无缥缈?

虽然姜与羌两字相差不大,可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会不会太牵强?”

“牵强吗?这理由不好吗?”

方时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:“总不会有人真的回到神农时期,去看看古羌族与神农到底是不是同族之人吧!

陛下是神农后裔,夷族(彝族)也是神农后裔,这不是妥妥的一家人吗?

既是一家人,拥护陛下难道不是他们责任,陛下爱护他们也是责任,这就师出有名了。”

说到这,方时语气变得语重心长:“名不正言不顺,所有事只要有理由,哪怕这个理由再荒诞不堪,也会有人相信。

夷族是不是神农后裔不重要,给出这理由,是让那些夷人觉得他们哪怕杀了土官,也没有背叛祖宗,给他们一个心安的理由。

就像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,在杀人前也会给自己找个理由。

这是人性,每个人都会在做坏事之前,给自己找个理由,而理由是什么不重要,自己相信即可。”

听到这些话,三人齐齐低头沉思,半晌之后,吴文轻声询问:

“那么该如何将这篇故事传入夷人耳中?很多夷人不仅不识字,连官话都听不懂。”

“儒学、祭司和说书人,锦衣卫已经收买了蒙化州夷族祭司。”

方时一脸平静:“只要他们接受这篇故事,接下来就会好办很多。

儒学、土地、官职等等改革,也会顺利很多。

你们以后主政一方要记住,不要在乎手段,也不要在乎名声,只要能完成计划便可以。

上行下效,或许以后哪天大明风气会变得毫无仁义礼智信,然而只要民生富足,仁义礼智信的风气又会慢慢回来。

因为,哪怕十恶不赦的人,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个诚实守信之人。”

“谨遵教诲!”

方时不担心昆明,有沐英在,杨苴根本翻不起浪花。

这沐英和他的沐家就像云南土司的克星,稳稳压着云南土司三百年。

云南这边一切顺利,然而唐敬祖的一则消息,令远在浙江的齐先生心神巨震。

盯着下方护卫的身影,齐先生不敢置信问道:

“你刚刚说什么?谁在云南?”

“方时方司柬,听说现在是云南布政使;除了方时,还有景川侯嫡子曹诚也在。

不过,在小人出大理时,曹诚与唐敬祖、沐春、赵文三人带兵前往东南方。

由于路上有锦衣卫,小人没敢跟随,具体去哪里并不清楚。”

齐先生右手不自觉握紧,心中隐隐有种感觉,方时去云南和安南有着莫大关系。

在其心里,单单是为贸易,朱元璋是不可能让方时去云南,还是悄悄前往。

想了半天,齐先生并没有头绪,只能做好准备:

“派人去大理,我要知道方时在云南做的所有事。

再派人去临安府、广南府、广西归顺州等地,看看曹诚有没有在那边。

还有,叫老三过来!”

“是!”

齐先生拿起桌面上茶杯,刚握在茶杯上又缓缓松开,右手放在眉间轻轻揉动:

[云南跟浙江隔着三个布政司,我怎么会如此担忧?真是老了!]

[那些大儒、文官都在找方时,却没人发现他悄悄去了云南。]

[到底去云南干什么呢?总不可能官员不足,让方时去治民吧!]

[那边土司众多,以夷制夷即可,又有何必要让方时冒着生命危险前往?]

就在其想不通方时为何去云南之际,两道身影推开房门走了进来。

齐先生抬头看了眼,脸上不自觉露出惊讶之色:

“老二你什么时候回来的?安南之行可还顺利?”

“货已经卖光了,赚的比往年多半成。”

话虽如此说,然而齐德脸上并不好看,丝毫没有赚大钱的喜悦。

见此,齐先生好奇出声:“发生了什么事?为何脸色这么难看。”

齐德深吸一口气,缓缓开口解释:“我走时安南国爆发瘟疫,而在瘟疫爆发之前有人大量购买药材。

最重要一点,船队在琼州府休整时,见到数万人的流寇聚集在南山所附近。

通过口音可以确认,这些海寇是福建人,儿子怀疑是那批福建流寇。

奇怪的是这些流寇并没有在开荒、修城墙,而是时不时坐船出海,哪怕晕船吐出胆水,第二天也照样被南山所将士带出海。”

“你的意思是有人准备将这些福建流寇训练成海寇?

而安南国瘟疫也是有人在背后弄出来,就为了卖药材发财?”

齐德摇摇头:“不知道!事情太过诡异,琼州府那些人不是朝廷的主意,就是景川侯的主意。

儿子已经派人去泉州府和邵武府查药材一事,希望只是巧合。”

站在旁边的齐贤忍不住提醒:“二哥,南山所千户崔逢是信国公的人,哪怕李文忠要是没有陛下和信国公的令,也指挥不动崔逢。”

[细盐、贸易、瘟疫、流寇、方时,这不会是巧合!]

齐先生想到了一种可能,可他却下意识否定,片刻后,他还是决定再查查看,不能随意下结论。

“老二,派人去安南,查查看瘟疫背后之人是不是大明人。

再问问看看安南国与大明互市的具体情况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