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172章 北元不死我不灭

听见方时身受重伤的消息,李善长停下手上动作,一脸狐疑看着李褀:

“这么刚好?后日就是寿宴,今日他就遇刺?”

李褀轻轻点头:“每隔一两个月就要被刺杀一次,这次受伤最重,只能等下次再邀请。

爹,你为何一定要见方时?不管他怎么变法,都与我们无关,何苦要去试探,让陛下起疑?”

李善长放下手中毛笔,随后缓缓坐下:

“不是我,是你二叔要见方时,他一直找不到机会,就求到我这里了。

他和江浙那边走的挺近,想看看变法跟海贸有没有关系,福建一事让他害怕了。”

李褀眉头微微皱起:“二叔怎么又跟江浙联系上了?胡惟庸案还不够警醒他?

爹,你是韩国公、儿子是驸马,陛下也对我信任有加,还是劝劝二叔吧!”

“利益太大,他不想轻易放弃,还是再等等,看在我的面子上,只要你二叔不是谋反,不会出事。”

李褀暗暗摇头,忍不住轻叹一声:“随你,寿宴后儿子就要去开封府,你没事就看书写字,别去参与朝政了。

薛尚书那些人还是别见了,儿子总觉得陛下和太子两人在做样子。”

“呵呵!”

李善长嘴角缓缓上扬:“能想到这,说明你大有长进,陛下和太子是一定在演。

以陛下的性子,要么不变、要么立马开启变法,可不会把这事拖几个月。

你去做你的,我心里有数。”

“儿子告退!”

李褀走后,李善长脸色变得严肃,原先浑浊的眼睛也变得锐利:

[是不想来还是真的被人刺杀?我听到有人刺杀他,就没去动手,别人会不会也是这么想?]

[有件事方时说的没错,北元未灭,这大明还不稳定,变法是不可能开启,陛下也不会对勋贵们下手。]

[陛下一定会防着大明出现司马氏,北元朝廷还不能灭。]

朱元璋防备着李善长,李善长也在防着朱元璋,狡兔死,走狗烹的典故他又不是没学过。

这次找方时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,除了他自己,谁也不清楚,哪怕是李存义也不知道。

他找不到方时的破绽,只能从朱元璋的性子入手,让朱元璋主动杀了方时,以免影响到他。

然而,方时不来寿宴,他只能暂时搁置计划,等以后再找机会。

而此刻的方时,正美滋滋喝着鱼汤:

“好喝!夫人,这生活是神仙也不换啊!”

“不去寿宴拒了就好,又何必搞出这事出来,都快吓死我了。”

方时放下碗,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:

“刚好要做件大事,这几个月就待在家里。”

蓝溪白了他一眼:“家里能做什么大事?坐月子吗?”

“你家坐月子坐三个月?我做的可是圣人之事。”

“是是是,你就是圣人不是人!就没见过你这么无耻的人。”

话到这,蓝溪像是想到什么,脸色变得凝重:

“早上赵淑派人告诉我,有文官家眷在打探我的事,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。”

“直接打上门!你相公仇人那么多,根本不在乎再多几个人。

更何况太子是你表姐夫,打了他们也是白打,你一定要嚣张点。”

蓝溪清澈的眼睛中透露出困惑:“有用吗?这人明显就是被利用的。”

“嘿嘿!”

方时笑的异常阴险:“试试不就好,你只要说一句话,说不定就能找到谁利用了她。

能毫不顾忌的打听永昌侯府嫡女情况,说明此人头脑简单,这种人往往脾气火爆,行事说话直来直去。

你去告诉她,别傻乎乎被人利用导致满门抄斩,别忘了蓝溪除了是永昌侯府嫡女还有什么身份。”

“行!我明天打上门!”

“在此之前,你先帮我拿些纸笔过来。”

对付孔家,单靠那些布置远远不够,只要儒学一家独大,以后孔家还会成为特殊的存在。

少年强则国强、少年智则国智,这句话用来对付孔家刚刚好。

[医学十三科,儒学也该分科了!朱襄氏也该真正开始发挥作用了。]

同一时间,远在浙江衢州的孔希路,看着手上邸报气的快要吐血,双手止不住的颤抖:

“无耻!无耻!钱唐这个无耻之徒,我什么时候说要带着孔家子弟去教化幽云十六州?

我明明只是说考虑考虑!太无耻了!”

孔议一脸担忧看着孔希路:“爹,你别生气,儿子带几个人去北平,也能堵住别人的嘴。”

“呼、吸、呼……”

[不生气、不生气,心若冰清、天塌不惊!]

深呼吸几次后,孔希路才勉强压下情绪:

“不去不行!孔希学死了,衍圣公爵位陛下迟迟不传给孔讷,这是想让我们与曲阜打擂台。

不管你我去不去,这邸报出来,曲阜那边就会急,一急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。”

孔议目瞪口呆:“什么意思?陛下想把衍圣公爵位传给我们?那我们不更得去?这本来就是我们的爵位。”

孔希路冷冷盯着孔议:“曾祖父都让出去,我们再要回来像什么话?

大成至圣文宣王很好听是吧?忘了陛下送给曲阜的牌坊,祖宗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。”

“曲阜那边不孝子孙做的与我们何干,是他们臭不要脸给蒙元当狗。

要我说,陛下做的好,若是换我来,直接砍了他们祭祖。”

“毕竟都姓孔,他们真出事了,我们能好过?”

孔希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:“翰林院已经在编修墨子了,过不了多久,法家、道家等等也会开始编修。

这时候让我们对付曲阜,明显是不想让儒学一家独大。”

孔议满脸困惑:“科举不还是用四书五经吗?编修经典只为了治国理念,也就是一国之体。

这种治国理念历朝历代都有,也只是皇帝在学,只要科举还用四书五经,孔家就不会没落。

再说法家是什么学说?那都是君贵民贱,与天心即民心完全相反。

而墨家兼相爱、交相利更不可能实现,更遑论什么杨朱、公孙龙这些了,还是儒学最适合大明。”

孔希路不想解释,因为事情还没发生,他想的也不一定是事实。

“去通知一下开族会,我想把家庙迁到北平府!”

“啊……”

孔议张大嘴巴,脸上尽是不可思议,仿佛见到鬼。

“啊什么?还不快去?”

“不是,爹,你怎么想的?北平那可是元大都,离草原那么近,要打进来了,我们是学曲阜还是学宋少帝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