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129章 名正才能言顺

“王师弟?”

戴思恭面露狐疑之色:“你找他做什么?王师弟心性独特,对于很多事都有自己的看法。

他认为古人是人、今人也是人,古人可以开宗明义,今人自然也能,因此要去旧立新。

不管师古还是反古,都属于继承,只是继承的方向不同。”

“大明正需要奋翁先生这样的大才,还请戴院使成全。”

戴思恭有些为难,他真不想让王履进京,以其性子很有可能得罪朱元璋,一不小心就得死。

不过,已经拒绝方时一次,这次再拒绝可真就得罪人。

想到这,戴思恭开口问道:“方司柬是准备将王师弟推荐给陛下吗?”

“当然,下官相信不仅陛下,太子殿下也会相信奋翁先生的才华。”

“我可以让王师弟进京一趟,能不能让他留下,只能靠你自己。”

“多谢戴院使。”

方时也知道现在开启科学技术发展,那是痴人说梦。

他目前要做的是,将魏晋时期的博物学以及历代实用知识重新编撰,先培养一批人才。

而后再用理学的格物致知,让这些人才慢慢研究出后世科学技术。

王履是钦天监监正刘易通推荐的,方时想让他当个老师,培养一些人才出来。

踏出太医院大门的刹那,方时不经意想起朱雄英,心中顿时生出一丝烦躁。

这个皇长孙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命根子,他要是死了,马皇后伤心之下身子必定大不如前。

若空印案再按原先历史那样,牵连到无辜人身上,马皇后郁结于心,再好的医生也医不好心病。

说来说去,症结都在朱雄英身上,史书上没有记载朱雄英是因何病而死,他那些布置也不知能不能救下朱雄英。

在原地站了半个时辰,方时拐了个方向,往东宫走去。

吕本十二月死,朱雄英次年便病亡,其中不管是不是巧合,方时都不准备让朱雄英经常出入东宫。

到东宫,方时不仅见到了朱标,还见到太子妃吕氏。

“方司柬来的刚好,孤刚刚还和太子妃商量,要不要给允炆请个启蒙先生。”

方时愣了下:“皇孙应该才四岁,这么小就准备启蒙了?”

“过完年五岁,雄英也是五岁启蒙,找个启蒙先生也需要时间。”

[既然吕氏在,那就给吕氏画个大饼,不管她是不是阴毒妇人,都可以稳住她。]

想到此,方时轻声说道:“确实该好好找个先生,微臣建议从北方找个大儒。

南方文风盛行,总带着一股柔弱,北方民风彪悍,大儒也多是果敢之性。

大明幅员辽阔,若将来安南等地再收回,官理这么庞大的国土也需要皇家子弟。

若再远一些,便需要用到周朝分封制,单靠儒家仁义是无法让那些土着认可大明。

哪怕后世出现春秋乱局,再次一统天下之人也只会是朱家子孙。”

朱标还未开口,一旁的吕氏眼睛发亮,迫不及待出声:

“方司柬,你的意思是说,将来允炆和云熥可以自己带领军队,到海外打下属于自己的国土?”

“差不多!因此微臣才建议皇孙需要文武兼备,未来才能为国出力。”

闻言,朱标低头沉思,他并不在意吕氏的态度变化,允炆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。

他想的是周朝分封制的可行性,从蒙元留下的地图,朱标早已得知大明并不是最大的帝国。

想了一会,朱标便放弃思考,就算要做也要等变法完成后。

“方司柬说的没错,允炆还是要找北方大儒来教,等年龄再长一些,再让他锻炼武艺。”

话落,朱标目光移向吕氏:“就这么决定!南方大儒不适合允炆,岳父推荐的人选,你拒了吧!

未来之事谁也说不清,不管怎么样,允炆都要做好准备。

你好好教允炆,不仅要有仁义之心,还要心存志向。”

“臣妾明白!”

吕氏起身行了一礼,便转身离开。

吕氏走后,朱标才缓缓问出声:“方司柬找孤是有何要事?”

“不知是否找到教导皇长孙殿下的大儒?”

朱标摇摇头:“还没,愿意为大明效力的大儒都在翰林院,剩下的要么隐居起来,要么拒绝。

至于国子监学生则被父皇否决,那些学子课业繁重,不适合教导雄英。

方司柬是否有好的提议。”

“微臣提议皇长孙殿下去翰林院学习,那边都是明经之士,加之每个人理念不同。

在那里,皇长孙殿下才会从各个方向,看待书中经典,不会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。

兼听则明、偏听则暗,皇长孙殿下还小,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带偏。”

朱标没有立刻应下:“翰林院离坤宁宫有点远,离东宫更远,如此一来单单走路的时间就多去了一刻钟不止。”

“多走多动就当锻炼身子了,更何况翰林院离谨身殿较近,皇长孙殿下可以顺路向陛下请教问题。”

“此事孤会和父皇商量。”

说着,朱标拿起一本奏疏递给方时:

“这是都尉府在福建查到的,不单单儒学,整个福建官商勾结严重。

若按律法行事,十个有九个都该剥皮萱草。”

还有一句话朱标没说,那就是福都司卫所也已经糜烂,想要清理却苦于没有证据。

武将不比文臣,没有确凿证据,没有提前布置,很容易引起哗变。

官商勾结永远都会存在,这是不可避免的,方时并没有太在意。

“举直错诸枉以减少贪官,想要彻底消灭永远不可能,接下来所做之事,也是为了减少贪官庸官。

宣承部已经开始安排,等福建一事爆发,宣承部可以让整个大明沸腾。”

“真的要这么做吗?”

方时语气坚定:“是!那些官员站在高楼,一直看不到底下的情况,总认为仁义可以解决万事,若不能还有律法为后盾。

微臣就是想看看,孝悌之间的冲突、律法与德行的碰撞、利益与名声,到这时他们要怎么选择。”

朱标长叹一声:“父皇觉得直接推广即可,有父皇在,无人敢反对。”

“名正才能言顺,这已经刻在天下人骨子里,哪怕是盗贼,偷盗之前也要找个理由,说自己是劫富济贫。

不仅要防止逼起文臣武将的逆反之心,熙宁变法失败原因,也要防范。”

“呵呵!”

朱标轻笑一声:“确实得找个理由,哪怕汉初七国叛乱,也要打个清君侧的旗号。

不过你得小心,父皇没找到变法方略,一直将怒火发到三弟、四弟身上,他们说不定会去找你麻烦。”

???

[靠!干我何事,你们一家人相亲相爱,拉我进来干什么?]

方时苦笑一声:“殿下不能阻止吗?”

“阻止不了!你脑子受累点,给他们送点礼物就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