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106章 朱标的自信

朱标脸色瞬间冷了下来:“三弟,都是一家人,可不能这么说你二哥。

大哥永远是你们大哥,怎么会不信你们,哪怕以后当了皇帝,也是你们大哥。”

朱棡挠了挠头发,有些脸红:“大哥,我不是这意思,可二哥是个痴情种,要是被邓氏挑拨咋办?”

“放心,二弟心里有数!”

“行吧!那我也去弄个和二哥一样的王府?就用瓷器换来的粮食和木材去建。”

朱标满意点点头:“这种规制的王府最多也就到四弟,算是给你们三个守边的奖励。

治下百姓要让他们过得好,别让海外诸国看不起。”

“大哥放心,天心即民心,弟弟一直记着呢!”

朱标满意点点头:“算算时间大侄儿也六岁了,下次回京记得带上,让雄英认认自己的弟弟,感情还是要从小培养。”

“大哥不说我也会带来,等我养好伤,先去看看欧阳伦到底啥样。

能娶安庆妹妹,起码也得是方司柬这样的人。”

朱标嘴角微微抽动:“你还是先去看看方司柬,看到后就不会说出这种话。”

“为何?”

两人交谈之时,朱元璋也收到蓝复传来的奏疏,怒火蹭蹭上涨,随后想到国中之国,又觉得这事实在太正常不过。

“唉!”

朱元璋轻叹一声:“蒋瓛,即日起有关河南灾情的奏疏,也给宣承部送过去一份。

开封府上下官员全部押解进京,再派人去一趟国子监,让宋讷带着率性堂学员入宫觐见。”

“微臣遵旨!”

经过屠村等事件,朱元璋觉得已经没什么事再能让他失去理智,一个小小的贪污案而已。

钱唐在收到蒋瓛送来的情报后,第一时间推开方时大门。

“方司柬,洪水后续来了,灾情比吾等想的还要严重。”

方时接过纸张,快速阅览一遍,脸色瞬间阴沉下来:

“利欲熏心!这次直接挂上他们名字,让其所作所为永受世人唾骂。”

“如今问题在于,今年到明年夏粮收割,这将近一整年的时间,开封府百姓怎么过活。

朝廷没有这么多粮食来供养这么多人,就算有也不能全部拿出,其他地方受灾百姓也需要粮食。

还有南征大军,那边需要的粮食不是一点点。”

方时放下手中纸张,面色严肃:“开封府粮食倒是好办,最大的问题是淮河、长江沿岸是不是也出现这种情况。

若是淮河、长江两地也发生水灾,朝廷该如何去做。

第二份邸报还是要利用好,引导大明粮商参与救灾,让他们知道商人也可以为国出力,也可以受人敬重。”

钱唐面容一滞,眼中透露出一丝狐疑:

“你的意思是王家?”

“会比王家好,此次救灾林家也送了大批物资,正好拿他们徙木立信。”

说着,方时起身向门外走去:“钱尚书,你得拿出才情,将这几个罪人批的体无完肤。

下官现在去找太子殿下,解决开封府粮食一事。”

“你这是给我成名机会吗?”

“钱尚书的才名已经无人不知!”

钱唐笑着轻轻摇头,没有再说话,而是看着方时背影陷入沉思:

[得小心了,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权力,很多人都会无所不用其极将我拉下来。]

[伯时老弟说翰林待制吴沉有些奇怪,一直在劝谏陛下孔子封王非礼,到底有何目的。]

[还有方司柬,他到底学了什么,才能把一个灾情写成话本,还让人欲罢不能,好想看看后面是怎么写。]

方时从宣承部离开后,径直前往东宫,一刻也没有停留。

见到朱标后,方时开门见山:“殿下,黄河沿岸秋粮已淹、粮仓被卖,若不及时出手,明年河南饥荒不可避免。

微臣想要加快速度,引导粮商、地主为国出力。”

朱标低头沉思,片刻后才缓缓出声:

“奢靡之风不可启,而且各地关税、苛捐杂税不停,虽说商人有钱,那也只是少部分。

粮食多的还是在豪绅地主身上,他们本身就有钱,若再有好名声,以后变法就难了。”

“读书人当里长!”

闻言,朱标怔怔看着方时,好半天才回过神:

“你早就想到这一天,所以才提出让读书人去当岁役里长?”

“各地天灾频发,微臣也是未雨绸缪。”

方时一脸严肃:“这些大地主有钱有粮,他们没有别的追求,就想着自己后代能进入朝堂。

当初徭役积分之法刚好用在这,以考验他们的名义,让这些读书人前往开封府参与救灾,成绩优异者便可直接授官。”

“你的意思是商人用英烈之家,地主用官位?”

朱标摇摇头,果断拒绝:“如此一来与卖官有何区别?”

方时一脸无辜:“哪有卖官,他们家里不舍得自家儿子受苦,想尽快让他们儿子脱离苦海,朝廷可没有说捐粮就能当官。

成绩优异,什么样才算优异,还不是朝廷说了算?”

朱标一脸呆滞,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两个字:

“无耻!”

“多谢太子殿下夸奖!”

朱标轻轻摇头,摊开一张纸,拿起笔快速写下满满一页,紧接着盖上自己的印章。

“来人,把这份诏书送到陛下那,盖完章后带回来。”

“喏!”

朱标根本不担心朱元璋会拒绝,只要他写的奏疏,不管好坏,都会盖上君王之印。

其实不盖他也可以直接发出,然而这不是他的性格,他想做什么都会告诉朱元璋一声。

写完诏书,朱标重新将视线移到方时身上:

“孤已经了解过,从地理上看,孤更倾向北平,此地接近幽云十六州,能够更快收回北方百姓之心。

唯一不好的就是此地离蒙元太近,后人若是不孝,社稷容易动摇。”

[怎么一下子又转到迁都上来?开封府怎么不谈了?]

见方时一脸疑惑,朱标继续开口:

“四妹成婚时四弟也会回京,女诸生最像母后,想要让她过奢靡的生活,难如登天。”

方时一下子便反应过来,私的来不了,就想来公的,准备道德绑架女诸生。

[真尼玛无耻,黑心肝。]

“幽云十六州文教不足,为了让北方百姓感受到何为中华礼仪,当修建儒学之城,吸引各地大儒定居。

皇孙也需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,往后才会明辨是非,温文尔雅,才华横溢。

张子曰:为往圣继绝学,女诸生熟读百家经典,当行张子之志,收集各种书籍编制成册,以供后人阅览。”

[永乐大典啊!朱小四,这名传千古的机会给你老婆,你应该没意见吧!]

朱棣有没有意见方时不知道,朱标确实没意见:

“说的好,如今纸张价格下降,是该为往圣继绝学。

刚好曲阜离北平不远,以后就让曲阜那些大儒,到北平参与编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