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68章 都怪方小子

“还不是怪我那好女婿。”

蓝玉骂骂咧咧:“他娘的,天天把族谱挂嘴边,早晚把他写到族谱里。”

对于蓝玉粗鄙的言语,朱标没有放在心上,或者说已经习惯了。

“是人都有点小毛病,舅舅是长辈,得大气点。”

蓝玉平复下心情,沉声说道:“算了,反正又不是第一次。

对了,溪儿那丫头给殿下上了什么奏疏?”

“咳咳……”

朱标轻咳两声,掩去脸上尴尬之色:

“让那些读书人去当里长,舅舅不必担心。”

“呼……”

蓝玉长长舒了口气:“没事就好,我就怕女儿、女婿合起来坑我。”

“舅舅放心,有孤在,不会让他们奸计得逞。”

闻言,蓝玉一脸狐疑看着朱标,最坑的就是你。

蓝玉变换下神色,一脸严肃:

“太子,蓝复那小子出京前跟我说了件事,我觉得此事得跟你说。”

“何事?”

“蓝复也是听人说的,除了应天,江南各地的纸张价格突然上涨。

他觉得有蹊跷,让我转达给你。”

“孤明白了!”

蓝玉见朱标听进去了,也不再多说,直接起身告辞。

朱标不仅听进去了,还在心中思忖:

[卫所识字要用到大量纸张和笔墨,这些人很可能冲着卫所去的。]

[能控制纸张价格,那么粮食、衣物、柴火等等是不是也能控制?]

[若没有崖山海战的故事,这些人是不是会隐藏着?]

[呵呵,真是好样的。]

朱标并不着急,秦国变法彻底完成也经历两代人,更何况大明现在比秦国大多了。

正如方时所说那样,基层官吏、军队才是变法的根本。

朱标现在所做的都是在为以后铺路,他不会现在就公布变法内容,在大明开启变法。

次日一早,方时应朱标要求来到钱府,拜访刑部尚书钱唐。

跟着钱府管家,方时缓缓走进会客厅,只见钱唐坐在一个火炉边,火炉上的茶壶正咕咕冒烟。

“方司柬来的刚好,尝尝老夫泡的茶。”

方时爽朗一笑,缓缓坐到钱唐对面:

“钱尚书真是好雅兴,真羡慕死下官。”

钱唐拿起茶壶,给方时倒了杯茶:“这官老夫大概也做到头了,人一闲就喜欢喝喝茶,聊聊天。

不像方司柬,你的苦日子还没开始。”

方时端起茶杯,浅浅抿了口:“还没这么早,下官也还能逍遥一段时间。”

“方司柬何必骗老夫,陛下已经传诏天下大儒进京,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大变革。”

既然是劝导,方时也不能什么也不说,缓缓开口解释:

“历代变法成功失败与否,不在朝堂,在基层官吏,所以不会这么快。”

钱唐楞了下,想到军营识字,又想到国子监学生前往军营,不由得自嘲出声:

“原来方司柬早有打算,老夫还以为你只是热血上头,老夫败得不冤。”

“都是为了大明,只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不同,钱尚书为了大明安稳,下官则为了大明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。”

钱唐轻叹一声:“若没有天人感应,后世再出现昏君,该如何劝谏?”

“明君总是少的,我们要做的是不管明君在位,还是昏君在位,大明都能一直存在发展下去。”

“秦国吗?”

方时摇摇头,没有继续解释,而是说出这次过来的原因:

“下官这次过来,是应太子殿下要求,希望钱尚书不要再传播天人感应了。”

钱唐喝茶的动作顿了顿,接着将茶杯放下:

“太子殿下也不想用天子感应吗?”

“钱尚书应该明白,千年时间已过,历史早已证明,何苦要抱着它不放呢?”

方时轻声劝道:“汉时巅峰吾等也可以到达,不一定需要汉时制度。

若有一天,将士们个个保家卫国、朝廷诸公个个都是实干之才,那将会是什么样场景。”

“方司柬,老夫知道你的好意,不过老夫不会放弃。”

方时一脸无奈:“你又何苦将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性命放弃掉呢?

既然为国出力,为何就不能帮帮太子殿下,帮帮陛下呢?

汉时自用公羊春秋以来,这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。

两套治国理念只会让大明走向灭亡,就像墨经、论衡等经典,它们说错了吗?没有!

那是因为从上到下的治国理念也必须大一统,陛下已经决定使用天心即民心,就不会允许再有别的学说出现。”

钱唐面容带着不甘心:“千年之制,汉朝因它而强,为何大明就容不下它?”

“因为读书人变多了,这些读书人从不会相信天人感应,他们之中很多人会利用这个来升官发财。

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,才能解决问题。

你要是觉得天心即民心不行,那就再等等,等一年再看看军队会有什么改变。”

方时以前认为,这些人是利用天人感应,来为自己赚取利益。

等看到钱唐情报后,他知道真有那么一些人是为国为民,只是思想转变不过来,或者说想要求稳。

他不想这些人死了,真正为国为民的官员极少,能拉拢多少是多少。

钱唐沉默半晌后,长叹一声:

“老夫会在京城待一年时间,若是真与历朝历代不同,老夫会让那些学生去帮太子殿下。”

说到这,钱唐神色变得异常严肃:

“崇明大水一事不是老夫出手,还有朱襄氏一事,老夫原本不想这么快搞大,可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。”

“崇明大水不是你们发起的?”

方时面色一惊:“崇明一事才引起了天人感应,才有了王氏和秦氏。

对方目的是什么?钱尚书是否知道背后之人。”

钱唐摇摇头:“老夫只知道,朱襄氏和崇明是两波人,背后是谁查不到。

不管是谁,总归是理念之争,注意好编修经典就可以。

最后再问你个问题,王充的论衡这次会加入进去吗?”

方时想了会,没有去骗钱唐,重重点头:

“会,实知和效验理念会加入进去,不仅仅王充的,仲长统的无神论等等都会加入进去。

魏晋玄学和清谈理念,则不会加入进去,这些东西只适合待在藏书阁。”

“看来老夫想的没错,你是注重践行的人,连王充这种悖逆之人的理念也去用。”

方时端起茶水,轻笑一声:

“错了就是错了,不会因为你是父亲,祖宗就不会被后人所忘记。

若有天能证明下官是方腊后人,你看下官会不会说方腊坏话。”

“哈哈……”

钱唐笑着摇摇头:“老夫算是明白,你心中有一套自己的标准。

还请方司柬替我转告太子殿下,就说微臣谢过他的好意,只是微臣现在还不能回复他。”

“下官明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