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57章 方时出手

此话一出,所有人纷纷看向方时。

在钱唐说出朱襄氏的时候,方时知道自己该出手了。

方时走出队列,向朱元璋行了一礼后,才转身看向钱唐。

正准备开口,一旁韩宜可率先发问:

“朱襄氏不是炎帝,还能是什么?天现异象,就说明陛下天命在身,是上天选定的君主。”

方时深吸一口气,声如洪钟:

“朱襄氏不仅仅是炎帝,更是神农,诸位别忘了,若不是神农的刀耕火种,吾等还在茹毛饮血。

天垂象那不是上天的指示,那是几千年来亿亿万万农民的指示。

陛下是神农的后人,是亿亿万万农民选定的君主。

陛下除了君主这个身份,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。”

钱唐和韩宜可两人不自觉倒退一步,眼中是怎么也止不住的骇然。

钱唐定了定心神,一脸复杂看向方时:

“纵然如此,也改变不了天下人的心,天子名号已流传几千年。

夏商周到蒙元,代代相传,这已经融入百姓的骨血中。

自古以来都是上天赋予君王之位,何时有过百姓赋予君王之位。”

方时轻声询问:“自古以来?是从黄帝开始的吗?”

“当然。”

方时垂下头,低声喃喃:“那就没错了!”

“什么?”

“君子之泽、五世而斩!”

方时缓缓抬头,目光坚定,声音振聋发聩:

“君子之者、五世而斩,黄帝的遗泽也该没了。

姬氏子孙没守住中原大地,没守住先辈们打下的土地,有何颜面再继续君王天下?

这天下不仅仅只有黄帝子孙,还有蚩尤子孙,更有神农后裔。

神农后人收回了中原大地,赶走了蛮夷,那么几千年的制度也该变了!”

‘变了’两个字在宫殿中久久回荡,所有人一脸震撼看着方时。

就连朱元璋也怔怔看着方时:

[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胆子可真大,还以为你只是说给咱听的。]

朱标轻垂眼眸,心中哭笑不得:

[孤就知道,方司柬拥有虎胆,这话怎么能在朝堂上说,以后得多派几个保护。]

“方司柬,你是想做什么?”

钱唐大急,他想不明白方时的志向:

“若真按你说的去做,大明会陷入何种动荡,你想过吗?”

“我不想做什么,我只想这天下人人都可以吃饱穿暖,人人都可以读书。”

方时一脸决然:“几千年来,所有人都在说民重君轻,可真正去做的时候,都认为只有贤臣在朝,才能让百姓过好日子。

而我希望,只有治下百姓过得好,他才是贤臣,否则就是一个无能的读书人。”

钱唐心中暗暗叹了口气,他想过方时志向高远,却没想到他要做没有人能做到的事。

“方司柬,你当明白社稷的稳定,不仅仅有百姓,还有读书人、文武百官、众多将士。

以大明现在的能力,根本无法生产如此多的粮食,也无法安排这么多的读书人。

只要大明按现在的样子走下去,百年内所有百姓都能过好日子。”

“呵呵!”

方时嗤笑出声:“真的是所有百姓吗?最多就是县城周围的百姓,那些偏远山村的百姓呢?

就算是全部百姓,那么一百年后呢?各地叛乱再次蜂拥而起,然后出现英明君主来个中兴大明。

再过个几代,各地百姓揭竿而起,经过十多年、甚至几百年的争夺,又建立一个王朝,这样百姓又能过个一百年好日子。

一直如此循环往复下去吗?”

话落,方时看向文武百官:“诸位同僚能保证自己后代,一直富贵下去吗?

今天我们不去做,那么我们的后代就会再次经历战争之苦。

这是诸位愿意看到的吗?”

“若是去做,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陷入战争之苦。”

方时大声喝道:“因为害怕就不去做吗?为了自己能享受和平,就不顾及子孙后代吗?

诸位记住,大明得国之正,自古无之。

有陛下在,有大明将士在,这天下谁敢找死?”

说到这,方时转身对朱元璋行了个四拜礼:

“启奏陛下,大明与历朝历代不同,大明是击败蒙元夺回了天下,而不是自家人打自家人,夺取的天下。

因此,有些制度该变了,例如历朝历代的徭役。

微臣建议用前宋赈济灾民之法来减少徭役,让天下百姓认可大明。

这是微臣结合历朝历代‘以工代赈’所做出的章程,请陛下御览。”

说着,方时从袖子掏出一份奏疏,双手呈上。

朱元璋从内侍手中接过奏疏,一脸复杂看向方时,没有第一时间回应。

而是看向下方的钱唐,语气淡然:

“钱卿,对于方卿的话,你还能辩驳吗?”

“微臣已无话可说。”

朱元璋微微颔首,对着文武百官说道:

“今日辩论兹事体大,你们每个人都上个奏疏,让咱看看你们的心里话。

也好决定,咱到底是天子,还是君王。”

“臣等遵旨!”

“太子,你跟我走!”

话落,朱元璋快步离开宫殿,往后宫走去。

朱元璋走后,蓝玉快速来到方时身边:

“方小子,你这胆子怎么这么大?连几千年的制度都敢掀。”

方时给了蓝玉一个不用担心的眼神:

“没事!陛下同意,明面上没能敢动我;陛下不同意,我一点危险都没有。”

“你就不能像以前一样,偷偷摸摸的进行?”

方时摇摇头,轻声解释:“我一个人做不了那么多事,我需要志同道合的官员。

以前我以为,这天下官员都是腐儒,都再想着致君尧舜。

现在不同,今日朝会,看到有人跟我的志向一样,我必须表现出自己的态度,让他们和我一起努力。”

“唉,咱也不知道怎么帮你,有事找永昌侯府就行。”

已经走到门口的钱唐,回头看了眼方时,眼神异常复杂。

韩宜可来到旁边轻声安慰:“走吧!不仅仅是你,老师也忘了神农,也忘了刀耕火种。”

钱唐缓步而行:“我想的不是这个,而是方司柬那句‘蚩尤子孙’。”

“这有什么?如今的孔孟之乡,大多都是蚩尤后裔。”

“不知道,我总觉得方司柬志向远不仅如此,多少次试探都没试出他的志向。

这次居然轻而易举说出来,总觉得是故意说给我们听的。”

韩宜可苦笑出声:“我们已经败了,过不了多久,我们就要离开朝堂。

陛下若是仁慈或许还能回乡,若是举起屠刀,吾等也没法子。”

钱唐轻声安慰:“不用担心,此事没触碰陛下底线,陛下不会动怒。

就算动怒,有皇后和太子在,我们也会没事,最多革职回家。”

“希望如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