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历史军事>大明,我以族谱变法>第28章 赐婚

话落,朱元璋眼中杀意一闪而过:

“妹子,你放心,咱不是杀人狂,他们要是真不知情,被人当刀用,就警告一番。

他们要是明知故犯,咱也只能对不起,让他们儿子承袭爵位。”

“有你这话,我就放心。”

马皇后会心一笑:“我一直担心你变了,现在想来你也是太急。

方小子已经说过,这不是一、两代人能完成,我们只要开个头,剩下就交给标儿和雄英。”

“妹子,咱听你的。”

朱元璋其实是想直接举起屠刀,将这些人清理干干净净。

可看到马皇后自从放过宋濂以后,越来越好的心情,朱元璋知道为了马皇后的身子,不能再随意杀人。

而且,自从有了与百姓共天下的天命观,他和朱标的治国理念越来越接近。

他知道,只要崖山海战的故事传遍天下,就可以慢慢来,有些事可以不急于一时。

[方小子说的没错,天灾与君王何干,宋仁宗朝廷那么多贤才,不照样时不时造反。]

[前宋就是太给他们脸,才让他们现在蹬鼻子上脸,一点也不懂感恩。]

[等咱开科举之后,咱就好好清理一番,让他们明白大明只能与百姓共天下。]

此时的方时,浑浑噩噩回到家中,一路上他都想不明白,为什么会是蓝玉。

他就是再得朱元璋看重,也不可能放弃蓝玉和皇家联姻的机会。

而且,蓝玉还没有儿子,只要蓝玉和皇家联姻,他就是妥妥的保皇派。

[我好像漏了什么东西,什么情报呢?]

无聊的李向和王一两人,再次齐齐蹲在厨房门口,看着方时坐在地上发呆。

“李哥,你说方司柬又是怎么了?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。”

“你管那么多干什么?”

“这不是无聊吗?讨论讨论呗!”

“可能想军营里的事,蒋都尉不是跟我们说了,军营最近在学千字文,我们都尉府每个也都要学。”

王一毫不在意:“这不是很简单,有什么好想的。

我看是心爱的姑娘嫁人了,新郎不是他,我以前就这样。”

“你真别说,有这种可能。”

“你们当我是死的不成?”

王一怪叫一声:“哎呀,方司柬活了。”

方时翻了个白眼:“你们是都尉府,知不知道永昌侯有几个女儿?”

“两个,嫡长女蓝溪,年芳十八;嫡次女蓝宁,年芳十一。”

“啪!”

方时重重拍了下额头:

“糊涂,糊涂,蓝英跟我说过,蓝玉只有两个女儿,这就没错了。”

[这蓝宁一定是蜀王妃,这蓝溪很可能是准备招婿,所以才没有嫁给那些王爷。]

[是我想多了,朱元璋不是有什么阴谋,是真的看重我。]

[上次半路拦我的姑娘,一定是蓝溪,看起来英气十足。]

[这是要起飞的节奏,我还老老实实等机会干什么,直接用永昌侯府的名义去做。]

[真出现什么问题,还有转圜余地。]

王一望着沉默不语的方时,摇摇头:

“李哥,我们还是带方司柬去青楼逛逛,让他开心开心。”

“你找死别拉上我。”

李向瞪了眼王一:“那地方什么人都有,方司柬要是出问题,我们都得死。”

“什么死不死?”

方时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两人身边,随后缓缓蹲下:

“青楼有什么好去?吹了烛火不都一样?要是染了花柳病回来,后悔不死你们。”

“道貌岸然!”

“伪君子!”

“假仁假义!”

“不是男人!”

“……”

方时黑着脸:“再说我不客气了,要知道,我一句话就能让你们吐血。”

“呵呵!”

“假正经。”

方时露出温和的笑容:“你们也三十多,请问两位结婚了吗?看到别人子孙环绕,心里是什么滋味?”

两人表情一滞,想到自己三十多还孑然一身,王一忍不住哭出声:

“哇……我昨晚还梦到我老爹,指着我鼻子骂不孝子,呜呜呜……”

李向垂着脑袋安慰道:“等这次任务结束,我们就去结婚,你别哭了。”

“哼哼!”

方时起身拍了拍衣服,再次出声打击:

“我要去郊外祭拜父母,告诉他们我要结婚了,你们自便。”

王一哭声顿了顿:“你要结婚?我们怎么不知道?谁家女儿?”

“永昌侯府嫡长女,皇后殿下赐的婚。”

方时摇摇头,轻叹一声:“有些人啊,可没脸见父母,只知道把钱花在青楼上,不知道存着娶妻生子。”

说着,方时不理会后面的哭声,自顾自的往外面走去。

方时走后不久,蒋瓛带着诏书匆匆赶来,一进门就看到两人哭哭啼啼抱在一起。

“你们在干什么?方司柬呢?”

李向抹了把眼泪,指着郊外方向:

“去郊外祭拜父母了。”

蒋瓛有些蛋疼看着两人:“你们到底怎么回事,爹娘死了也没见你们哭成这样。”

李向将事情简短说了一遍,听的蒋瓛大骂:

“该,你们就是活该,明知道他嘴毒还作死。”

话到这,蒋瓛揉了揉太阳穴:“行了,等方司柬结婚,我给你们放个假,自己找妻子去。”

两人顿时止住眼泪:“谢谢蒋都尉。”

蒋瓛懒得搭理他,出门就往郊外赶去。

与此同时,方时在买完香烛纸钱后,慢悠悠往郊外走去。

“方司柬!”

忽然,一道苍老的声音传入耳朵,方时转身看去,只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满脸笑意看着他。

方时不知道对方身份,不过既是老人家,还是走上前对他行了两拜礼:

“老人家可是在唤我?”

“方司柬可否坐下陪我喝喝茶?”

方时看了眼天色,默默算了下时间,便点点头:

“恭敬不如从命,不知如何称呼老人家。”

“我叫陈遇,你可以叫我陈老头。”

“陈遇?”

方时脑海中过了一遍,忽然睁大双眼,再次站起来躬身行礼:

“后学晚辈见过静诚先生。”

不怪方时这么惊讶,实在是这位可是大牛人,他被李贽称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。

陈遇起身拉着方时坐下:“市井之间,不用太讲究礼节。

听说,你在军营中教将士们学字,你不怕被骂吗?”

“是非在己、毁誉由人,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。”

陈遇暗暗点头:“老子的小国寡民、墨子的兼相爱、孔子的大同之世,越老我越是迷茫,到底怎么才能做到。

为何圣人推崇三代之治,过去了一千多年,还未能实现。”

“太少了,人太少了。”

“何解?”

方时缓缓开口:“读书人刚进官场时,都拥有一颗济世安民的心,在面对官场黑暗时,能一直保持初心的太少。

所有人都在讲民重君轻,然而真正深入底层去了解百姓需求的太少。

一直寄希望于圣天子在朝,而历朝历代真正能称之圣天子没几个。

真正将各家经典与当时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研究的读书人,也太少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