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>穿越重生>流放改造[种田]>第140章

  嫁接技术在沈村又流行了一阵, 别看沈村这些大老爷们, 一个个的, 好奇心来了跟他们小学时候听老师讲嫁接技术的时候一个样, 非得自己动手试试。

  什么桃子嫁接到李子树上,李子嫁接到苹果树上, 还有小檀木嫁接到青庄树上,野枣子嫁接到拐枣上的……

  简直让沈余开了一回眼睛。

  因为那个梦的原因, 陈县令格外的关注今年的粮食种植,基本每个村子他都有去巡视,并找了熟悉农活的人盯着,千万不能出差错。

  到了秋收的时候,陈县令如愿的等来了大丰收。

  “老爷,老爷,大喜啊大喜, 今天全县丰收,报上去老爷又是大功一件。”

  可不是, 去年报上去了新种――红薯和优质稻种, 现在治下的居民又发现了如何种植旱稻。这些加起来, 绝对能让陈县令官升两级。

  所以, 不止是陈县令走路带风, 就连他身边的师爷也是走路带风。废话, 一个七品官的师爷说出威风还是一个五品官的师爷说出去威风?

  陈县令还专程过来谢过沈余,“我也把你的功劳报上去了,过段时间应该就有赏赐下来。”

  沈余之前没有想过会有赏赐, 突然听陈县令这么说,还有点儿高兴。

  陈县令走后,沈余问慕景,“你是说皇帝会给金子还是银子?”

  “金子银子就把你给打发了?”

  沈余眼睛一亮,“难不成会给我官做?你说是六品芝麻官还是七品芝麻官还是九品芝麻官?”

  一想到那个可能,沈余搓着手在屋里转来转去,哪个男人小的没有当官的梦想?小时候的电视里面,都知道当官老爷气派,前面威风凛凛的走着,后面跟着一群官兵,一看就像个大人物。

  “看不出,余哥儿还是个官迷。”

  “那是你不知道当官有多威风。”激动过后,沈余又摇摇头,“其实真让我当官,我是做不来的,当官太难,得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,还要管一方人的吃穿问题,太难了。”

  “你何必想那么多?我国有那么多官员,真正关心百姓吃穿住行的有,在官位上不干实事的也有。”

  “哎,想这么多干什么?当官哪里有这么容易的?想想看,人家当个七品县令,还是寒窗苦读,辛辛苦苦考了状元才能做上的。是我这样随便一搞就当了官,未免对人家太不公平。”沈余倒也想得开,这些东西不是他自己弄出来的,都是从原来的时候或者系统哪里弄来的,他就只起到了一个搬运工的作用。

  没有赏赐也就算了,若是赏赐给他金子银子,那就更好了。

  慕景最喜欢的就是沈余的豁达,感觉心里放不住事儿,再难的事儿,隔天就没有了,这种人相处起来无疑是非常轻松的。

  他揉揉沈余的脑袋,“这么喜欢银子呀?你那些银票都花完了?”

  “没有。”沈余摇头,“早前投进去的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哟!”

  民生商行的商品虽然卖得火爆,盈利不少,但是作坊一直在扩建,同时也要招人,这些都需要银子。

  胡掌柜并不是如之前打算的那样,在全国开设铺货渠道,所以这一两年有不少别的地方的商人到民生商行来拿货。

  不过沈余对他有很大的信心,民生商行出品的商品做工好,而且结构特殊,想要拆开并不容易,所以仿造的特别少,沈余敢说,五年内是不会出现伪劣假冒产品的。

  “民生商行这两年估计还要扩建,胡掌柜学聪明了,跟着我用青砖修建,本钱不少了,我估计想要拿钱回本,还得两三年”

  “手底下养着这么多人呢?不多存点,怎么养得起哟?”

  “那你银子够吗?”

  “够了够了,能够撑几年的了,我们又不是完全没有进项。”

  卖橡胶轮胎的,胡掌柜都是给的现钱,沈余一月交一次货,胡掌柜就一月给结一次。

  一副轮胎一两银子,一月10副,那就是十两银子。虽然还也就只够工坊里面的日常所需的。

  但是沈余还在往里面亏钱,沈余突然想到了什么,“要不我们再建个作坊,自己单干吧!”

  慕景对沈余想一出是一出早就已经习惯了,这会儿问道,“现在不怕麻烦了?”

  “为了银子,还为了手底下那群人,再不找个进项,我估计没几年就吃不上饭了。”

  “哪里有这么夸张?”沈余从床上跳下来,“不过在这之前我还要做点别的事情。”

  “做什么?”

  “买山。”

  “你不是买了那么大一座山吗?还要买山?”

  “不光要买山,我还要买铺子。”

  “不是,这怎么又扯到铺子上面去了?你究竟打算做什么?”

  “宝物。”

  的确是宝物,沈余打算烧制玻璃。他以前看的时候,常看见因为烧制了玻璃,而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的场景。对此,沈余不太放心上,如果玻璃最开始出场的画面只是一种低端消费品的话,比如,装老干妈的容器;那还怎么触动别人的利息。

  到时候货物全面铺开,就是觉得他拉低了琉璃的价格,又能作何?

  沈余最开始就没有把玻璃当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货物。他这烧玻璃的方子是抽奖抽的,第二年年终结算的时候,他还不止抽到这一种,还有几种,加上他用贡献值买的,零零总总有超过十种。

  也是那个时候,沈余才知道,贡献值并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每年都有,并根据影响力逐渐增加,所以他现在就是躺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,每年都有贡献值拿。

  沈余想到就干,“我们去镇上看看铺子吧!”

  “你真要买铺子?”

  “嗯嗯,要的,要的,不买我心里不爽快。”

  沈余将剩下的和最近挣的银子都拿了出来,数了一下,一百两的银票有八十一张,散碎银子有三百多两,加起来就有八千五百两左右。

  不数不知道,一数吓一跳,“我们原来还有这么多钱的吗?”

  沈余都是不数银子的,一般就是要用就拿,挣了就直接放进去。

  慕景也是没想到他们还有这么多,算起来也不对啊,买山两千两,建造工坊差不多八百两,还有工钱宿舍加起来就超过一千两了,还有买师傅们要的试验用品和各种矿物,都是道观里面买的,算起来是一笔大开支了。

  怎么都不应该还有八千两才对,对了,好像前几个月的时候,余哥儿给了他一叠银钱。

  沈余也突然想起来了什么,好像年终结算的时候,他抽到了一个金福袋,里面是装的是一叠银钱,他当时还数了,就是没有把它们记在一起。

  沈余:“……这是我卖方子的钱,上次给你看过的。”

  “想起来了的。”

  原来系统对他这么好的吗?

  有了钱,“我们去镇上买铺子吧!”

  沈余都走了,慕景还有不跟着,“我去爹他们那里把自行车借来。”

  想到自行车,沈余就摸摸下巴,“其实,上次那种一本万利的买卖还是挺好的,十五两银子的东西,转手就是两百两。”

  慕景不得不拍拍沈余的脑袋,“走吧,白日梦还是少做些,人生能碰到几个冤大头?”

  “说的也对。”

  慕景骑着自行车,一路载着沈余颠到了镇上,“哎,看来我们这条路要早点弄成水泥的,一直这样子颠,屁股受不住啊。”

  “对了,县里修路,是当地的县衙出银子,还是朝廷拿银子?”沈余也是现在才想起这个问题来,修一条水泥路并不是一个小工程,在人力的基础上,起码得要一两年的时间。

  “不知道,你不是在县里去过吗?没有问问?”

  就沈余三秒的记性,连鱼都不如,“忘记了,当时就一心扑在了是不是真的要建水泥厂上面了,哪里有闲心去关注这些。”

  “不打紧,秋收过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,到时候我们铺子买了,再去县里看看好了。”

  “只能如此了。”

  沈余还想着在水泥厂买点水泥,把他们村到镇里的路都打成水泥路。

  今天不年不节日的,镇上也没有多少人,沈余把镇上所有的铺子都看了一遍,当然,并不是进里面去,而是就在外面看了一遍,发现并不太满意。

  都太旧了。

  “你要买哪种的?不如去县里看看?”

  “也好。”

  慕景又骑着自行车带着沈余去了县里。

  青溪镇到县里的路已经在开修整了,沈余估计等修整平整,就会开始铺水泥。

  沈村也有不少服劳役的,一户一个,干两个月,如果不想出人的,也可以花二两银子请人去。

  农家人少有用银子顶替的,两个月二两银子,大多数人家基本一年也存不下这么多,倒是少有用银子顶替的,自己去了。累是累点,到了回来还能拿到500文钱。

  慕景他们过去,路已经整理了有一段了,路面加宽,又推了石碾子来压平实。

  沈村不少人都来了,认出了两人,问,“你们两个去县里啊?”

  “老叔,我们去县里看看水泥,有没有卖的?有卖的,我也买去把我们那条路也打成水泥的?”

  “真的?那可好,到县里的那一截路都打了水泥的,你没看到,平实的很哟!你们到了那边小心一点,是不给人上去走的,说要等水泥干了才能让人上去行走。”

  “我知道了,老叔我们就先走了。”

  “走吧走吧!小心点哈!”

  “沈老幺,这就是沈二家老小?跟着男人那个?”

  老叔淡淡的瞟了他一眼,“咋的?”

  那人仿佛没看到老叔那不好看的脸色一样,自顾自的说,“你说好好的一个大小伙儿,又能挣钱,怎么就跟一个男的鬼混上了呢?”

  其实老叔也不知道,但是听说现在两人过的挺好的,从来没听说过慕景又对沈余大小声的,“什么鬼混,说的忒难听,再说了,我二哥二嫂都没什么意见,用得着你来说?”